玉米追肥应该在下雨前还是下雨后?最佳的追肥时间是什么时候?
玉米追肥应该在下雨前还是下雨后?最佳的追肥时间是什么时候?一般来说,当玉米长到6-8片叶子时,正是玉米的拔节期,所以会下雨。一旦天气预报说将有中到大雨,一些农民就会把化肥带到田里撒播。最好在雨前施肥。然而,夏季天气变化很快,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这时,农民们等待着雨的蔓延。一些农民在雨后撒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一个接一个地施肥,沿着玉米垄均匀地撒播,以及追雨。
无论是雨前、雨中或雨后,施肥的效果都很好,主要是如何施用,以及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肥料。一般在降雨前后施用高氮复合肥,并采用土埋法。因为高氮复合肥融化缓慢,它可以阻止养分的增加。因此,选择了土埋法。如果你在雨中施肥,主要是氮肥,如尿素,当遇到水时,尿素融化并渗透到土壤中的速度更快。如果雨后施用尿素,潮湿的土壤溶解缓慢,当看到太阳时会增加,这不利于植物的吸收。因为我们在平原上,田地里有麦麸和碎稻草碎片,一般不会出现玉米田进水的现象,肥料和水也不会流向外人的田地。
种植玉米时,你将选择施用足底肥料。种植玉米时,你们会一起施肥,既方便又快捷。在中后期,很少有人使用施肥器进行追肥,因为它不是春玉米,而且田地干净,没有碎屑。夏天播种玉米时,田里有很多杂物,玉米变得更密集,施肥更麻烦。一般来说,在雨中施肥时,尿素是人工施用的,有的在桶里,有的在盆里,两个人在几英亩的土地上追逐一段时间。
虽然基肥充足,但建议在中后期追施一些氮肥,一般每亩10斤左右。不要浪费太多,这会影响玉米的成熟度。追肥时间应为10片玉米叶左右。当降雨适中或较大时,如果降雨较轻,则不建议追肥。然而,农民耕种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追肥玉米时,玉米叶子很粗糙,雨水和汗水真的不太令人愉快。
玉米最佳追肥时间
玉米的最佳追肥时间为2叶1心至6叶1心。一般来说,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追肥主要施用高氮尿素。虽然尿素是一种高浓度的氮肥,非常易溶于水,但在雨天,它可以在雨水的作用下迅速分解,因此降雨量的大小非常重要。如果降雨量较小,最好在下雨前施用。如果是大雨,最好在雨后施用,以防止肥料被雨水冲走。
大雨过后适合给植物追肥么?
大雨过后适合给植物追肥。
暴雨过后,果园内土壤会板结,通透气非常差,果树的根系生长会受到影响。需要在土壤表层开始干燥时,及时的进行翻土,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还要做好及时的排水,避免积水,让根系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雨水可为果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但也会造成主要营养元素的过量供给与最小养分定律中的某些直接相关元素的供给不足,使叶片出现不同程度黄化。因此,雨后要注意地下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特别注意铁及硼、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此时大多数果树正处在幼果期或果实刚开始膨大。营养消耗的比较大,部分果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肥症状,但是土壤施肥难以操作,可以使用科赛德磷酸二氢钾来进行叶面喷施,为树体补充营养,来满足果树生长的需要。
雨后要给植物追肥,雨后可施加复合肥,若是施加水溶肥的话,最好在晴朗天气的早晚进行。也最好不要雨停就马上施肥,此时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施肥后容易出现沤根腐烂的现象,影响植物的生长,最好可以晾晒个2-3天,再给植物施加肥料,促进植株生长。
雨后给植物施肥时,禁忌使用浓肥,以免植株出现肥害烧根现象,无法正常的吸收养分,如果要为植物施加腐熟的农家肥,最好将肥料稀释后使用,而施用化肥不宜过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还有平时、施肥一定要注重根系养护,这样根系健康了,可以禁得起长时间的阴雨天。根据土壤及施肥情况,定期施入一定的生物菌冲施肥,为土壤补充有机质及微生物菌及相关养护根系的营养。补充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根据作物情况,施入含黄腐酸或腐殖酸类的生根养地有机质液体大量元素水溶肥,注意一定是大量元素水溶肥,不是腐殖酸水溶肥,这样可以对于氮磷钾的补充更好,而且营养更均衡,有利于营养被植物吸收,流失率少。
推荐使用含黄腐酸液体大量元素水溶肥,这样可以减少肥料流失,还可以养护根系及土壤,配合生物菌冲施肥的作用,可以让根系营养健康,这样植物长势会更好,营养均衡植物不容易旺长。
老师好,水稻追施尿素是大雨前追好还是大雨后追好?
宜大雨后追
大雨前追易流失。
谢谢好评🍉
谢谢关注
尿素追施后别马上灌水。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未被分解转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在追后马上灌水,会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若土壤缺水严重,非灌水不可,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给水稻追肥时,应考虑到尿素在转化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追施后更不能马上灌水,一般在追后3∼5天灌一次小水为宜。
是生理原因,比如温度:幼穗分化最适温度为26-30度,而以昼温30度,夜温25度更为有利。幼穗分化临界低温是15-18度,低温引起不育最敏感时期是减数分裂期结束后的小孢子初期。白天低温比夜间低温的影响大。日照不足助长低温不育的程度。稻穗发育的最高温度为40-42度。高温对稻穗的为害,也以减数分裂最为严重,引起颖花大量败育和不孕。
或是施氮肥多,造成营养生长过剩,生殖生长受阻等多个原因。
主要你能做的就是管理好水层和合理施肥,控制氮肥,不能太多和施的太晚。
炸壳有天气原因,土壤砷中毒或某些营养缺乏,药害,或是工业污染等原因
您最好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看看土壤里啥多啥缺,再科学施肥。
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您自己网上百度一下吧!
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或是农业局。
大雨后玉米该用施什么肥料
安徽省阜南县的一位农民朋友负责本村300亩夏玉米的田间管理。这几年他们种的夏玉米产量一直徘徊在亩产300~350公斤,比阜阳地区的平均亩产量要低100~150公斤。
这位农民老在琢磨,怎么能使村里这300亩夏玉米的产量再提高一点,到哪儿去挖潜力?这几年自己在夏玉米的施肥技术上有什么问题?为此,他把今年一季夏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施肥实况过了一遍:前茬冬小麦在收获后,每亩地撒施15公斤尿素作基肥,又喷了6公斤解钾菌的肥液,以后翻地整地,玉米播种时没有施用任何种肥。等玉米出苗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先后进行过3次追肥。这三次追肥的时期分别是在玉米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3次追肥的肥料品种单一,每次都是施用10公斤尿素。尤其是尿素的施用方法,完全按当地习惯采用的追肥施法:在多雨的夏季,等在雨后把尿素颗粒撒在地表面上。
专家点评:
其一,一季夏玉米只施用了尿素一种肥料,每亩施了45公斤尿素,折合纯氮为20公斤,而所获亩产才300多公斤,氮肥的效益较低。如果按配方施肥的科学原理,对于这一产量的推荐施氮量,每亩只要10~11公斤氮,几乎可以减少一半氮的施用量。
其二,氮肥效益低的原因之一是施肥方法不对。尿素在雨后撒在地表湿土上,尽管眼睛看不到氨气跑了,但实际上是发生了。因为,当地土壤属偏碱性土壤,尿素转化后会产生氨挥发损失,尤其在苗小而高温的条件,损失量大。
其三,氮肥效益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基肥只施氮肥没有配施磷、钾肥;虽然喷了一些解钾菌的液肥,但是,菌肥的效果普遍不明显。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方面既是本案例中夏玉米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又是明年需要改进的地方。
案例提示:夏玉米施肥不要偏施氮肥,基肥要施复合肥。氮肥追肥要施于土表以下,雨后尿素撒在地面,利用率不高。
所以说,雨后用尿素追氮肥是不可行的。建议多施复合肥。
夏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多元素的指示作物,如氮、钾、钙、镁、锌等。如何根据夏玉米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科学施肥,对提高夏玉米产量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缺素症的表现:由营养失调引起的生理病害,称为缺素症。一般缺乏大量元素与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别。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玉米是禾本科作物,按其生育特性,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重要阶段。玉米在一生中吸收的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大致来说,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4.0kg,磷1.1-1.4kg,钾3.2-5.5kg,其比例为1∶0.4∶1.3。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夏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量较少,只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吸收量最多,占总量的32.20%;抽穗开花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8.95%;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46.7%。夏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12%,拔节孕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45.04%,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53.84%。
夏玉米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和1/3氮肥作基肥施入。
施用基肥技术
施用基肥时,应使其与土壤均匀混合,一般每公顷可施农家肥37500-60000kg。用氮肥作为基肥,每公顷可施用碳酸氢铵200-300kg或尿素50-75kg,一定要深施,以防氮素挥发损失。在缺磷土壤中,每公顷施过磷酸钙450-600kg;在缺钾土壤中,每公顷施氯化钾150kg;在缺锌土壤中,每公顷施七水硫酸锌15kg。播前,用少量农家肥在配合适当的氮磷化肥条施或穴施,作为玉米种肥。玉米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多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即玉米在拔节前施入追肥的1/3,每公顷施尿素75-150kg,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每公顷追施尿素150-300kg,比采用前重后轻施肥方法增产13.3%。
施用种肥技术
种肥能促进根系发育,使幼苗健壮,对玉米良好的增产作用。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基肥用量不足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明显。种肥可用有机肥,一般每公顷用腐熟的优质圈肥7500-15000公斤。尿素、硫酸铵也可作种肥,用量为每公顷7.5-15公斤氮。如果在播种前未能使用磷肥作基肥,也可用颗粒状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之类的氮、磷复合肥作种肥。过磷酸钙?每公顷用量75-150公斤。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效果好。施肥方法宜采用条施或穴施。为防止烧种烧芽,种肥最好与种子分开,施在种子侧方5厘米处。
施用追肥技术
夏玉米在定苗后施苗肥,应以氮肥为主,用量约为氮素追肥总量的30%。磷肥(或钾肥)如果在基肥或种肥中未施,也应全部做苗肥一次施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肥占追肥总量的60%。夏玉米最后一次追肥为攻粒肥,在开花受粉前后施用,其用量占追肥总量的10%。施肥“前轻后重”式,适用于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土壤肥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套种的夏玉米,由于苗期玉米生长细弱,所以,应采用“前重后轻”的追肥技术,促进幼苗早发、快长。旱地玉米追肥效果受降水影响较大,故追肥宜早,雨后可及时发挥作用。
我喷完浓缩氮肥后,一个小时就下雨了。对效果有影响吗?几个小时下雨无影响?
一是下雨的时候,是可以撒施化肥对农作物进行追肥。小麦是我们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缺水没有灌溉条,要件靠天吃饭,农民在小麦种植上总结出了“麦收八十三场雨”的种植经验。
因此在小麦播种的时候要借墒播种,整地时就是把化肥撒在地面上,然后再用旋耕机来旋耕进行整地的。尤其是在小麦起身前后,如果想追施返青肥的话,就必须要等到下雨的时候才行,只有下雨才能给小麦撒施化肥追肥返青肥的。当然卫农在这里说,下雨的时候是可以撒施化肥,给农作物进行追肥的,也是农民一种无奈的选择。原因就是缺水没有灌溉条件,如果不缺水有灌溉条件的话,农民也不会只是靠下雨的了。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这也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种方式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就是因为其有合理的一面。下雨天撒施化肥,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融化肥料,既能解决无水可浇的问题,又能避免发生肥害,还可以减轻一些劳动量降低劳动强度,又可能及时给农作物补充养分。
二是撒施化肥利用率不高,会增加肥料的浪费,这是大家公认和有定论的。肥料撒在地面容易挥发和融化,加之农作物吸收不及时,就会造成一部分肥料浪费的。比如我们这里农民以前用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作为小麦底肥,在播种小麦前整地的时候,要先把肥料撒在地面上,碳酸氢铵很容易挥发,肯定就会造成养分的损失的。但相比较来说,下雨撒施化肥浪费要小一点。比如我们这里的农民一般会用尿素在下雨的时候撒施,来给小麦追施返青肥的。尿素也可以被当作叶面肥施用,经常给农作物进行叶面喷施,那么在下雨的时候给小麦撒施尿素,就有点像喷施叶面肥一样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