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绿植花草什么时候施氮肥,磷肥,钾肥,一次性说
想让家里的绿植花草长的茂盛,就离不开施肥,很多花友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导致施肥错误而植物生长不良或者不开花。其实家里的绿植花草施肥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里规律,简单施肥绿植花草就能长的很茂盛。家里的绿植花卉分两种,一种是观叶,一种是观花,分别总结了氮、磷、钾肥分别什么时候施,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观叶绿植施肥
家里养的观叶绿植主要是一些四季常青的植物,例如:发财树、幸福树、绿萝、富贵竹、散尾葵、富贵椰子等等,这些绿植一般都叶子宽阔、稠密,对氮肥的需求比较多,缺氮容易黄叶或者不发新芽新叶,所以在观叶绿植的生长期(春秋两季),施肥要侧重氮肥。可以在生长期单独施一两次氮肥,或者施氮含量比较高的复合肥,例如拉姆拉特种氮肥其吸收率高。
但观叶绿植也不能光施氮肥,否则叶子是翠绿肥大了,可能因为缺少其他肥料而枝条瘦弱,影响观叶绿植的美观度。所以,我们在生长季也要给观叶绿植施一点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比如豆饼水、农家肥、淘米水等。在入冬之前,家里的观叶绿植最好施一到两次磷钾肥,增强抵抗力,有助于安全越冬。
观花花草施肥
家里养的观花花卉主要有三角梅、海棠、茉莉花、月季、栀子花、天竺葵、白掌、红掌、朱顶红、长寿花、蟹爪兰等,这些花卉随着季节的变化生长也有很大不同,分生长期、育蕾期、开花期、恢复期、休眠期。在生长期,我们施肥要侧重氮肥,促进枝叶生长,在育蕾期,我们要侧重磷钾肥,促进花蕾孕育,在恢复期,我们要侧重氮磷钾均衡的肥料,促进恢复。
观花花卉最忌讳的就是育蕾期光施氮肥不施磷钾肥,很容易造成枝叶徒长不开花。育蕾期多施磷钾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多长花苞,让花苞大而多,开花更艳丽。需要注意的是,观花花卉在开花期间,最好不施肥或者施稀薄的有机肥,施肥太多或者太勤,会造成花蕾早谢,花期提前结束。
绿植花草施肥注意点
1、休眠期不施肥
很多家养绿植花草都有休眠期,有的休眠期在夏天,有的休眠期在冬天,休眠期最好不要施肥,容易对绿植花草的根部造成伤害。
2、气温不合适不施肥
夏天气温过高,冬天气温过低时,都不给绿植花草施肥,容易烧根。
3、阴雨天不施肥
如果遇上阴雨天,尤其连绵不断的雨天,一定不要给绿植花草施肥。施肥要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最好傍晚施,施肥以后通风。
4、注意浓度
盆栽绿植花草因为根部生长受限,对肥料的抵抗性并不好,施肥一定要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不能一次性施肥太多或者太浓。
5、有机肥和无机肥要搭配使用
盆栽绿植花草不要长期使用无机肥(化肥),容易导致盆土板结,对绿植花草的根系生长有影响。可以无机肥和有机肥搭配使用,平时和换盆时用有机肥,需要特殊补充某种元素时用无机肥。
好了,绿植花草有关氮磷钾肥的使用,就讲到这里,观叶绿植施肥相对简单一点,观花花草就一定要注意辨别花期,及时改变施肥策略。
给花卉施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根据季节施肥。
春夏季是花卉生长的旺期,这期间植株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故应施用以氮肥为主的“三元素”肥料,使其根系发达健壮,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枝条生长,以利开花结果。夏季过后,若继续施用氮肥,则不利植株发育,影响开花结果;而且过多地施用氮肥还易招致病、虫为害,或使茎叶软弱,花色不艳,故在植物进入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前,应停止施用氮肥。秋季植株生长缓慢,需肥量减少,为了提高其抗寒越冬能力,可施少量磷、钾肥料。磷、钾肥除有益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外,还可促使植株强健,花色鲜艳。冬季花卉进入休眠期,不要施肥,但冬季入室的部分盆花还可以继续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可施少量的肥料,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2)根据植株长势施肥。
健壮的植株生理活动旺盛,生长快,吸收能力强,需养分多,宜薄肥勤施。病弱株生长慢,新陈代谢不旺,吸收能力差,需肥少,可少施或不施肥。花卉也有“虚不受补”的问题,若土壤中养分浓度高,会引起烧根现象的发生。
(3)根据花卉生长期施肥。
花卉在蓓蕾期需要大量养分,需施以磷、钾肥为主的肥料,以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蕾和开花的数量。但花开时不宜施肥,以免过早诱发新枝,迫使花朵早谢,缩短花期。花木坐果后需大量养分,但在果实未坐稳时,不要施肥,以免造成大量落果。待果实坐稳后,特别是果实膨大期,应施磷、钾肥,这不仅能使果实迅速长大,且有利于果柄粗壮,不易坠落。
(4)根据花卉种类施肥。
杜鹃、桅子等切忌施用碱性肥料。每年需要重剪的花卉要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利萌发新枝条。以观叶为主的花卉,可偏重于施用氮肥。对菊花、大丽菊等大型花的花卉,在花期需要施适量的完全肥料,促使全面开花,开出形美色艳的花朵。观果为主的花卉,在开花期适当控制肥水,壮果期施足完全肥料,以利结出累累硕果。香花类花卉进入开花期,应施适量磷、钾肥,以利于花香浓郁。
(5)注意事项。
换盆土后不能立即施肥。盆栽花卉在盆中生长时间一长,土壤中养分会消耗殆尽,需要及时更换盆土,增加底肥,以利开花结果。而换盆后的新栽植株根系多有损伤,吸收肥水能力弱,故不能施肥,以免肥液刺激伤口,引起烂根,影响成活率。
掌握盆土适宜干湿度。施肥要掌握好时机和盆土干湿度,盆土稍干时施肥,肥液才会直接渗入土中,被根系吸收;如盆土过于干燥,在土与盆壁间出现缝隙时施肥,肥液会从缝隙间流失。若在盆土太潮湿时施肥又易引起植株烂根死亡。
辅以根外施肥。在气候、盆土条件不适宜施肥或施肥作用小的时候,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手段,如叶面喷肥等。实践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根外追肥,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氮肥、磷肥、钾肥各是适用哪些状况的植物?
一、氮肥适用于缺氮的植物
缺少氮肥的植物表现为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当发现植物有这个状况时,应施加氮肥。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二、磷肥适用于缺磷的植物
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缺少磷肥的作物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成熟延迟,叶柄尤其在叶脉两旁可能产生花青素而呈红色或紫色之条纹,同时叶柄、叶片上会发生坏疽斑点。此时可以施加磷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氮磷过量也会引起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三、钾肥适用于缺钾的植物
缺少钾肥的作物表现为在老叶出现杂色或黄色斑点的病征,接着在叶缘出现坏死。
植物最常见的缺钾症状是沿叶缘的灼伤状,首先从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并且有斑点产生。缺钾植物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茎杆脆弱,常出现倒伏。种子和果实小且干皱。植株对病害的抗性低。
此时可以施加钾肥,施加钾肥的植物具有明显的抗伏倒性,可以增加果实类、蔬菜类作物口感。
扩展资料
以水稻为例说明氮磷钾的作用
1、氮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器官氮素含量不同。一般茎叶中的含量约为1%~4%,穗中含量为1%~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所以氮素在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氮素供应适宜时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施用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
缺氮症状通常表现为叶色失绿、变黄,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
2.磷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含磷量比较高,在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或间接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
磷素供应充足,水稻根系生长良好,分蘖增加,代谢作用旺盛,抗逆性增强,并有促进水稻早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水稻缺磷植株往往呈暗绿色,叶片窄而直立,下部叶片枯死,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停滞,常导致稻缩苗、红苗等现象发生,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3.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水稻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般在0.5%~1%.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以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
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钾的需求量也就相应增加。
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作用。适量施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缺钾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发生根腐病,叶色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荫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磷钾
参考资料来源:临安农林信息网-氮、磷、钾对水稻有什么作用
花卉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有什么关联?
花卉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属于花卉需肥的共性。但不同的花卉种类、品种、生育期、栽培环境及管理技术等,对养分的需求量、吸收能力、转化速率等也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个别花卉还需要特殊的养分,这就是属于花卉需肥的个性,即营养的特性。分述如下:
1.碳、氢、氧碳、氢、氧是构成花卉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大量存在于水和空气中,一般露地花卉栽培生产中不预考虑这3种元素供应。但是在温室栽培中,当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0.01%~0.015%时,就会影响光合作用。若适量适时施用二氧化碳气肥,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花卉的生长。然而当二氧化碳气肥浓度过高时,也会抑制花卉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养分的吸收。因此,在设施栽培花卉时,应适当调控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含量,以满足花卉对碳、氢、氧的需求。
2.氮 氮在花卉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地位。它是蛋白质、核酸、核蛋白、酶、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生物碱的组成成分。花卉体内含氮量约为干重的2.5%~4.5%。实践证明,花卉依种类、品种、生育期不同,对氮需求量也各异。大多数观叶花卉在整个生育期均需要较多的氮素供应,而大多数观花、观果类花卉,在营养生长期间需要较高水平的氮素供应,在进入生殖期生长期间,氮素供应不宜过高。冬季进入休眠期的花卉应少施或不施氮肥,以免降低花卉的抗性。一年生花卉在幼苗期对氮的需求量较小,以后随生长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在春季需较多氮素以供其旺盛生长。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在生长初期均需要大量的氮肥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花卉的产量和质量也随之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值时,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花卉经济指标明显降低,且花期短、花色差,病虫危害严重。
3.磷 磷是花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腺三磷(ATP)、植素的组分成分,能促进碳、氮、脂肪的代谢。花卉体内磷的含量一般占干重的0.1%~1.0%。增施磷肥可增加花卉茎、枝的坚韧性,促进新梢木质化和根系的发育,提高花卉的抗逆性。幼苗期施磷肥以满足磷素营养临界期的需求,增强抗性;当花卉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以后,更需要充足的磷肥来促进花卉的开花和结果。磷肥适量时,花色艳丽,香味郁浓,花期长,果实大,着色好。
4.钾 钾虽不是花卉体内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但参与活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转运与积累。因为钾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钾在花卉体内含量一般占干物重的0.3%~1%。增施钾肥,能使花色鲜艳,并增加茎长、茎粗、花径及花朵数量,提高花卉的经济指标,还能增强花卉的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虫的能力。钾肥还能促进根系的生长,尤其是对球根类花卉的根系发育和球根(茎)的形成有极好的作用。
冬季温室花卉栽培中,增施钾肥可弥补光线不足、温度偏低的缺陷。
5.钙 钙是构成细胞壁的一种元素。钙在花卉生长旺盛的叶片中含量约占干重的0.2%~1.5%。钙可直接被花卉吸收,增强花卉抗性。我国南方红黄壤栽培北方花卉时,常用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北方石灰性土壤种植南方花卉时,常需用石膏来中和土壤碱性。钙在体内也能调节细胞的生理平衡,能消除H+、Al3+、Na+、K+等离子的毒害作用。
6.镁 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分,能促进呼吸作用,促进花卉对磷的吸收。镁在磷酸和蛋白质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镁在花体内约占干重的0.05%~1.5%。在花卉栽培中缺镁很普遍。因为没有专门的镁肥供应,而在浇水多的情况下易流失镁。镁不足影响到磷的吸收,因而降低花卉的商品指标。
7.硫 硫是植物蛋白质的成分之一,也是细胞质的组分,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硫的生理作用非常广泛,在花器官中分布也很均匀。硫还能促进豆科花卉根瘤菌的形成,从而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
8.微量元素 铁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呼吸、氮代谢、光合作用等方面的氧化还原过程,也具有良好作用。铁在花卉叶片中的含量范围为75~125毫克/千克。在花卉栽培中铁元素是最容易缺乏的一种微量元素,尤其是我国北方栽培南方酸性花卉时,最易发生缺铁而叶片黄化,甚至整株死亡。如杜鹃、山茶、八仙花等。
硼对花卉的生殖生长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有利于受精结实。因此,以花器官中硼含量最高。硼在正常生长时的浓度为20~100毫克/千克。硼能改善氧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和豆科花卉根瘤的形成。花卉蕾期喷硼,不仅能增大花朵直径,使花色更加艳丽,还能延长花期,并有利于下次开花前的花芽分化。
锰在叶绿素的形成、糖类积累、运转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种子的形成等均有良好作用。铜和锌与许多的酶活性有关。锰、锌、铜在花体内的正常含量依次为50~100毫克/千克、25~100毫克/千克、5~15毫克/千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