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突袭欧洲多国 寒潮突袭欧洲多国手

2011年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寒潮,给那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什么灾难?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

去年全球大旱极寒史上罕见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指出

百年一遇极端天气或将变20年一遇

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等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在2003年欧洲夏天遭遇的那种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尽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但人们对雨雪冰冻灾害是否再现仍心存忧虑。更让人感到混乱的是:不是都说暖冬了吗?怎么冬天还这么冷?在经历了去年年初和年末两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寒潮之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0年很可能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年。百年一遇的灾害将可能变为“二十年一遇”。到本世纪末,一些现在看来少有的极端天气事件将不再显得很特别。

  全球严寒、洪灾、高温轮番上演,去年中国遭遇最具破坏性泥石流

本报记者:您曾讲过,“20年来我们从未见过极端天气事件如此频繁、集中地发生。”那么2010年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哪些?

卡西姆·阿斯拉尔:2010年有很多的极端气象事件,这里列举当中的主要部分:在2009~2010年间的冬季,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内的北半球被极端寒冷大范围笼罩着。在美国,数以百计的日最低温度被刷新。在欧洲,暴雪中断了空中和陆路交通。相反,在北极和加拿大情况却减缓了很多。

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遭受了历史上最糟糕的洪灾,2000多万人受灾。2010年6月,是莫斯科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月份。气温超出长期录得的平均值多达7.8℃。从7月开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温导致俄罗斯欧洲国土部分爆发大规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气体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人。

不管是俄罗斯热浪还是巴基斯坦洪灾,都和发生在北半球大气流的“阻塞事件”有关,它让天气模式保持静态,令热量和湿气都不能散开。

在中国许多地方,高温打破了历史极端记录,因此中国有了史上最热的夏季。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也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8月,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的舟曲遭遇了中国有记录以来最具破坏性的泥石流。

  冷冬、干旱、炎热都与大气层“阻塞”有关,2010年或为史上最热一年

本报记者:造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卡西姆·阿斯拉尔:北半球冬季的极端气象(欧美和亚洲的严寒)和北极的变暖都与大范围的大气干扰有关,这又与北冰洋、北大西洋涛动,以及北半球大气流的“阻塞事件”让天气在部分国家保持模式静态有关。

欧洲和欧亚地区在这个夏季的极端炎热和干旱、巴基斯坦在季风季节遭遇强降雨,也和大气层的“阻塞”有关系。它有效地阻隔了俄罗斯的热力散发,也阻挡了巴基斯坦的湿气挥发,将它们“锁”在特定的区域,让这些热和湿气变得更加强烈。

至于其他的极端气象发生原因就比较复杂。很难将一个单一的极端气象事件归结于气候变化。但是要指出的是,气候科学家们确实预测极端气象事件会增加,尤其是极端炎热事件,这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原因。2010年有望进入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三甲,并且可能成为最热的那一年。

  单一寒潮难归因于气候变化,预计高温更频密、寒冷频率会降低

本报记者:像最近欧洲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天气,是否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变缓?

卡西姆·阿斯拉尔:难把一个单一的极端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目前欧洲正在重复着和前一年冬季差不多的气候条件,上面已经说到过。它是复杂的大气现象的结果,也是与北冰洋和极地地区变暖的因素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WCRP(全球天气研究计划)研究每一个事件,希望弄明白发生的原因以便我们能造出一个计算机模型,让未来的预测更加精确。

本报记者:您提到WCRP利用电脑模型研究预测今后50年至100年大气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形式等,那么目前电脑模拟出来的场景会有多恶劣?

卡西姆·阿斯拉尔: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份评估报告称,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在未来将更频密。寒冷事件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

  今年极端气候事件尚难预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极端天气

本报记者:您能告诉我们2011年会不会发生和2010年同样或者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吗?

卡西姆·阿斯拉尔:在这个阶段,还不可能预测2011年将发生什么极端气候事件。不过,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座谈会议已经预计气候变化肯定会让极端事件的发生数量增加,特别是热浪和干旱。例如,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等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在2003年欧洲夏天遭遇的那种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本报记者:您曾提到,WCRP的另一项任务是“指导人们防范极端天气”,您能告诉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防范这样的极端天气吗?

卡西姆·阿斯拉尔:由于在我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聚集,地球将继续变暖,因此可能导致在未来出现气象极端事件的增加。即使现在“关掉”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阀门,我们也不能在全局上叫停变暖的趋势,但是我们最起码可以减慢变暖的步伐和由此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搭建一个针对气候服务的国际框架,以便提供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关信息和服务。WCRP和其兄弟研究项目共同领导下的气候研究,目前正在草拟评估和预测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此外,各国需要加强研究,加强观察和监测能力,以便提供预计和减少有关系统的脆弱性。

近期极端天气

新年伊始,大范围的低温雨雪让湖南、贵州、广西等地陷入到一场人们似曾相识的交通拥堵中。

在此之前,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中东部和我国南方出现了今冬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广东遭遇了35年来历史同期的最低气温。

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遭遇了强降雪,美国中北部也遭遇暴风雪袭击。

在近日揭晓的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2010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中,大旱、强降雨、泥石流、沙尘暴占据了榜单的显眼位置,其中,位居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甲的分别是“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刷新气象记录”、“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新疆出现近60年来最严重雪灾”。

排在201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位的分别是“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近50℃”、“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森林大火”。

寒潮突袭欧洲多国 寒潮突袭欧洲多国手

为什么有人说欧洲西部的寒潮欧洲人毫无防备

欧洲西部气候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由于欧洲西部地形破碎,多岛屿,导致气候的海洋性加重。而海洋性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全年温差较小,且近些年欧洲西部气温变化不明显,人们对于严寒的警惕性降低。今年气候变化具有突然性,欧洲西部降温幅度大,但那里的人们仍按照往年的习惯过冬,没有准备一些强力的御寒设备。以至于损失较重,人员伤亡数量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欧洲西部的寒潮欧洲人毫无防备。

寒潮来袭,为什么单单来袭中国?欧洲北美洲为什么没有一点点冷空气活动?是不是有些不正常?

欧洲没有冷空气比较正常。首先欧洲气候海洋性明显。北大西洋暖流使北大西洋增温,而且欧洲地区山脉东西走向,东西风常更见。

北美洲有冷空气,从北冰洋来的,主要集中在美国中东部,有时寒潮直接从北冰洋出发,直到墨西哥湾。

中国东部是世界上最为显著的季风气候,有寒潮非常正常。没寒潮才不正常。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象事件频发,你所知道的极端气象时间都有什么时候呢?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甚至有专家表示极端冷暖事件频发或成新常态。全球各地都出现极端天气,美国、中国、日本等,这些主要原因还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全球变暖,最终出现这样的天气。那么你知道的极端天气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呢?

北美一月份大部分地区出现先暖后冷极端天气。

今年一月份的时候,北美很多地区的天气变化非常大,温度比往年偏高超过了10摄氏度,但是没想到到了2月份之后,多个地区气温突然变冷,甚至还遭遇了强寒流、极端暴风雪,美国中部地区、德克萨斯州地区、俄克拉荷马城等地方平均气温都比往年低,甚至还有不少地方创下历史最低温。

欧洲地区2月份大寒潮来袭。

欧洲在2021年2月份的时候遭遇了大寒潮,甚至后面还影响多个地区,如中欧、东欧,南欧和地中海区域,尤其是希腊北部地区,本来这里是属于“温暖如春”地中海气候,但是这一次气温竟然低到了-19摄氏度,打破了以往低温的纪录,而这极端的寒冷天气也让这些地方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的积雪。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和往年相比高出一些。

2012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比往年高,而且前期偏冷,到了后期偏暖,更多地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比较暖和的天气。不过黑龙江漠河地区出现极端天气,在2021年五月份的时候,已经过了小满的节气,漠河竟然下起了雪,气温一下骤降。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达到36℃的高温,两极分化严重。平时我国都会有倒春寒,但是没见过夏季了还出现下雪天气,倒夏寒的极端天气还是极少出现。

俄罗斯寒潮突袭欧洲多国,这波寒潮带来了哪些影响?

影响一:降温。这波寒潮使得欧洲大部850百帕层面气温普遍巨幅偏低,偏冷区甚至已经蔓延到了非洲北部,给欧洲多地带来剧烈降温。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欧洲多地气温仅仅为个位数,尤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气温甚至还在0摄氏度以下。比如法国多个站点还刷新了4月最低气温记录。

影响二:这次寒潮背后其实是欧洲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抖动。在西风带剧烈抖动下,暖空气也大举北上,俄罗斯局部一度出现了30度以上的气温。而冷暖气团在欧洲上空剧烈对撞后,就会引发雷暴,部分地区报告还出现了龙卷风爆发。而强势的暖空气北上甚至一度拉动起北非的沙尘。

影响三:这次寒潮还正在进一步向着东欧和南欧扩散,甚至将席卷整个欧洲。而在激烈的冷暖对撞中,乌克兰和俄罗斯将可能再度下雪,气温在雪中进一步下降。

影响四:因为冷气团偏向欧洲,亚洲这边的我国大部将持续以回暖为主。

俄罗斯寒潮突袭欧洲多国,没有天然气,居民们如何才能扛过严冷寒冬?

寒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抗天气的本领越来越多、比如暖气就是依靠自然资源让整个房屋充满热量、制造出一个范围的20度以上的温度、在这样的屋子里格外幸福、但是暖气是需要消耗天然气的、很多国家资源匮乏、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但最近由于一些国际原因、俄罗斯很可能断掉欧洲很多国家的天然气供给、俄罗斯寒潮突袭欧洲各国、没有天然气、居民们如何才能够扛过严冷寒冬?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居民都开始准备干柴、市面上能够自由买卖的干柴都已经供不应求、虽然比暖气差很多、但却能够持续的释放热量用来抵抗寒冬、其他方法或许只有躲在被窝、在室内也需要穿棉服度过。 

我们知道在我国一般只有北方才会做暖气、因为在南方而言没有北方寒冷、在北方很多地区可以达到零下几十度、泼水成冰、每年都有因为在外面没能及时回家的人被冻死、但是北方并不是最寒冷的地方、在欧洲很多国家冬天很漫长并且更冷、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在他们的建筑物里才会有像烟囱一样的烤火炉、因为有了暖气这些建筑一般都没有使用、但是这些暖气都是依靠进口、而最近因为他们不愿意用卢布结算天然气、让俄罗斯很愤怒、扬言要断掉他们的天然气供给、这让很多普通居民感到害怕、纷纷储备干柴、直接导致供不应求、这是最直接和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其实断掉天然气没有暖气也并不会直接造成伤亡、主要在屋子里面不脱棉服、就当屋子里外一样、像我国南方的一样、只是起床可能会有更多的起床气、毕竟被窝里的温度和外面相差几十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690.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9:01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9:02

相关推荐

  • 氮肥都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所有的氮肥与碱混合均能放出氨气)

    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铵态氮肥有哪些? 氯化铵,硝酸铵等 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铵,氢氧化铵脱水气化成为氨。 铵态氮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易溶于水,铵态氮肥都易溶于水,并能产生铵离子及相应的阴离子,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由于它是速效性养分,所以作追肥时肥效快。 为什么铵态氮肥和碱研磨也能反应生…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8日
    00
  • 养殖狐狸如何做好环境卫生

      养殖狐狸的环境卫生:0.加强日常管理,防止野猫、野犬进场;注意灭鼠; 养狐场的出入口,应设消毒槽,进出场人员都要消毒,以防 把疾病带人场内;对新引进的种狐,到场后必须隔离1个月 以上,必要时进行免疫注射,证明健康后方能合群饲养。病 死狐要严格消毒处理,特殊病致死的狐要焚毁。1.加强卫生管理,饲料加工室地面和墙壁要每天洗刷 消毒;加工饲料用的绞肉机、搅拌机…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21日
    00
  • 2024如何防治晚稻中毒

      中毒型晚稻的特征:栽下的晚稻秧苗迟迟不返青,而返青后的稻苗生长不良,叶片叶尖发黄或黄中透红,稻苗植株矮小,生长停滞不分蘖,随后下部叶片出现赤褐色枯死,用手去拔稻苗,苗与根分离,不分离的根系也是黑色腐烂,有恶臭气味。   措施补救:一是挖沟实田,通气排毒,3天后稻苗可恢复正常生长。灌水除草后5天,除虫后3天,挖沟实田,小田十字沟,大田廿字沟或卅字沟,做到小…

    肥料资讯 2025年3月31日
    00
  • 水溶肥批发采购商机供应商(水溶肥销售)

    本文目录一览: 1、水溶肥十大品牌都有哪些特征! 2、水溶肥知名品牌有哪些? 3、水溶肥品牌哪些好 4、世界知名水溶肥有哪些? 5、水溶肥什么品牌好? 水溶肥十大品牌都有哪些特征! 能挣钱的 水溶肥 品牌都在这! 水溶肥市场竞争激烈,新品牌的进入使得很多旧的品牌被挤出市场,综合2016年发展来看水溶肥品牌较为知名的有如下( 个人总结 ): 第一、德国摩尔水溶…

    肥料资讯 2022年7月27日
    00
  • 荒岛有什么肥料

    在荒岛环境中,以下是一些可用于制作肥料的方法和资源: 腐肉变肥料 将腐肉与土壤混合。 加入硝石。 等待一天,腐肉就会转化为肥料。 自然肥料 动物粪便:动物排泄物是天然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残渣:如枯叶、树枝、树皮等,这些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养分。 海藻和浮游生物:在海边或淡水环境中,海藻和浮游生物是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可以转化为肥料。 人工肥料 …

    肥料资讯 2025年3月5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