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的病原是什么?疾病的流行情况怎样?
【病原】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两个属的种类,属水霉科(Saprolegniaceae)。水霉菌一般由内外两种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为管状,为没有横隔的多核体,由内菌丝和外菌丝两部分组成。内菌丝分枝多而细长,像树根一样附着于鱼体组织中,而外菌丝分枝少而粗壮,伸出于鱼体组织之外,有的可长达3厘米,可形成明显的白色絮状物。【流行情况】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在国内外养殖地区都有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各种品种的养殖鱼类均可感染发病。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温为13~18℃。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被感染,而未受伤的则一律不受感染,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别快,所以水霉是腐生性的,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多在捕捞、运输或寄生虫等外伤条件下,引起鱼皮肤完整性破坏,霉菌孢子乘虚侵入伤口引起。
怎么判断是不是水霉病,水里有水霉怎么办
1.水中有没有水霉,光看水是看不出来的,只有鱼儿患上水霉病后才能察觉。
2.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当鱼儿受伤后,真菌侵入伤口中产生菌丝,导致鱼体表面有一些白色的絮状物,这就是水霉病的表现。
3.患病后需要立刻换水升温,同时还要用聚维碘酮或高锰酸钾浸洗治疗。
水霉病(肤霉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水生霉菌,以水霉、绵霉等常见。当水霉寄生初期,肉眼看不出症状,肉眼可见时,水霉从身体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它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使病鱼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水霉还会寄生鱼卵,菌丝可穿过卵膜呈辐射状浸在水中,像一个白色绒球,造成鱼卵死亡。
防治方法:一是用生石灰清塘。二是在放养、捕捞、运输过程中,仔细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放养时消毒工作做得仔细,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磺胺药物软膏涂抹伤口,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三是用4~5毫克/千克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成鱼,用2毫克/千克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幼鱼,时间要掌握好。四是鱼卵用7毫克/千克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约10分钟,连续2天,以后每天早晚用80毫克/千克左右的孔雀石绿溶液在鱼卵孵化架附近水面泼洒1次,直至孵化完为止。五是先用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再用每100千克食盐水加80万单位青霉素的溶液浸洗10分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