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如何防治病虫?
黄瓜病虫害主要有以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灰霉病为主,其出现病害主要原因是随天气转暖、气温逐渐回升,管理不当使其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造成。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下:
1、霜霉病
【危害特征】霜霉病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花梗。发病初期有水渍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不穿孔,湿度大时背面病斑可能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由于病斑数目多、扩展快、病斑相互愈合,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
【防治方法】生态防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控制室内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5度左右,晚上控制在15度左右。药剂防治:发病时用50%菌成兑水2000倍液喷雾,病重地在3-5天重复喷一次。
2、白粉病
【危害特征】白粉病为害植株地上各部分,但以叶、蔓受害为主。初期叶片两面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田间管理:尽量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透光、合理灌水、降低空气湿度、施足有机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天诺颗粒丰杀菌型兑水10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一次,重复2~3次即可。
3、灰霉病
【危害特征】灰霉病不仅危害黄瓜,还对青椒、茄子、菜豆等均有破坏,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果、花等,灰霉病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田间管理:高哇栽培、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灌水、傍晚浇水,要适当通风排湿,促其健壮生长。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4、炭疽病
【危害特征】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片等。初出现水浸性小斑点,叶片受害病斑近圆形,红褐色,外有晕轮,干枯时病斑中部破裂。果实受害发生黑褐色病斑,易弯曲变形。
【防治方法】土壤处理: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进行土壤消毒,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除病残植株,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喷洒1:2: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克熏蒸。每7~10天使用1次,连续3~4次。
黄瓜虫害主要有潜叶蝇、白粉虱、瓜蚜等,在防治过程中应该以加强田间管理为主,黄瓜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潜叶蝇
【危害特征】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呈曲折蜿蜒的食痕,苗期2~7叶受害多,严重的潜痕密布,致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虫道的终端不明显变宽,是该虫与线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美州斑潜蝇相区别的一个特征。
【生物防治】释放姬小蜂、反颚茧蜂、潜蝇茧蜂等,这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施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可影响成虫生殖、卵的孵化和幼虫脱皮、化蛹等。
【药剂防治】
①5%锐劲特悬浮剂,50~100毫升/亩,40%七星宝乳油600~800倍液,防治时间掌握在发生高峰期,5~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②昆虫生长调节剂5%抑太保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对潜蝇科成虫具不孕作用,用药后成虫产的卵孵化率低。
③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发生高峰期,喷施,5~7天1次,连续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2、白粉虱
【危害特征】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叶部症状:成虫和幼虫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并引起煤污病。
【生物防治】
①培育“无虫苗”:育苗前熏蒸温室除去残余虫口,清除杂草残株,在温室通风口加一层尼龙纱避免外来虫源。
②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西红柿、菜豆不能混栽。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为害轻的蔬菜,二茬再种黄瓜、番茄。
③摘除老叶并烧毁: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
④丽蚜小蜂:丽蚜小蜂可以成功地防治温室的粉虱。当白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每隔两周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头株。
⑤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在温室设置黄板(1mX0.7m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每亩用32~34块,诱杀成虫效果显著。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粘油一般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均,7~10天重涂1次。注意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
【药剂防治】
①用背负式机动发烟器或3MF-3背负式植保多用机把1%溴氰菊酯或2.5%戊菊酯(杀灭菊酯)油剂雾化成0.5~5μm的雾滴,悬浮在空气中杀灭成虫。
②当平均每株成虫2.7头和6.6头时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ppm和200ppm喷1~2次,当成虫为19.5头时用扑虱灵100ppm和联苯菊酯(天王星)5ppm混用喷2次。
③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隔6~7天1次,连续防治3次。
④甲基克杀螨(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联苯菊酯0.8~2g/亩,用药后1天对成虫防效在99.%以上。
3、瓜蚜
【危害特征】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
【生物防治】
①培育无虫壮苗。严格从育苗时期用好防虫网,培育无虫苗。
②用黄板诱蚜。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采用黄板诱蚜。
③保护天敌。如小黑蛛、星豹蛛、突花蛛、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黑襟毛瓢、草蛉、食蚜蝇、华姬猎蝽、微小蝽、蚜茧蜂、丽草蛉、大草蛉、瘿蚊、蚜霉菌等。
【药剂防治】
①发现有蚜虫为害时,可用0.65%茴蒿素100毫升,加水30-40kg后喷洒,或韶关霉素200倍液,加0.01%洗衣粉,或2.5%鱼藤精乳油600~800倍液,或用烟草水(烟比水=1:30-1:40)喷洒。
②20%速乐浮油1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一次。
黄瓜病害有哪些?
黄瓜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蔓枯病等。
霜霉病防治方法:发病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预防。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_克_溶性液剂800倍液及时防治,每7天1次,连续2~3次。
白粉病防治方法:必病初期_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交替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_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0%噻菌酮500~600倍液交替防治,每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
蔓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每5~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也可将甲基托布津与杀毒矾各50%调成糊状,用毛笔涂抹于病部,效果良好。
黄瓜的病害主要有哪些???
温室黄瓜的种植,由于温室环境条件适宜,加上黄瓜叶大、薄,易感病,因此黄瓜叶部病害的发生是非常普遍的。下面以霜霉病和白粉病为例进行介绍。
(1)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较严重,温室黄瓜更是霜霉病的重灾区,发病重者会导致全军覆没。
霜霉病幼苗利成株上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在叶背上长出紫灰色霉,后期变黑色,叶面为淡褐色斑块,严重时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卷缩。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菌丝无隔膜,在细胞中间的间隙蔓延,以吸盘伸入寄主的细胞内吸取养分,孢子囊为椭圆形,先端有乳头状突起,孢子囊能产生6~8个游动孢子,湿度大时其活动能力强,再侵染的机会增多。
空气相对湿度在83%以上时,经4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最适宜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1~24℃,以16~22℃为最适。
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控制环境条件,避免低温高湿,在必要时也要采用化学防治。即:百菌清75%可湿性粉500~800倍液喷雾;50%的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效果均很好。
(2)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表面,呈白粉状,环境适宜时粉斑迅速扩人并连成片,边缘为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上面布满粉末状的白霜,严重时叶片枯黄。
黄瓜白粉病的病原为二孢白粉菌,属于囊菌纲白粉菌目。分生孢子大小差异很大。当气温上升到16℃以上时,既有较高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湿度,白粉病就会大发生,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均适宜于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除加强温室控制外,可用硫磺粉熏蒸,效果非常明显。但千万不要采用硫磺与锯末混合燃烧的方法,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硫磺燃烧而产生有害气体SO2,而应选用正规的恒温硫磺熏蒸器。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600~800倍喷叶。
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
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黄瓜的病虫害?一起来看看吧。
黄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生理性病害?
黄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凡是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
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则往往难以识别。
对生理性病害菜农则是认不准、分不清、胡乱猜、蒙着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能占总病害的50%以上。
以下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黄瓜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
黄瓜幼苗异常、黄瓜茎叶异常、黄瓜花果异常、温度异常对黄瓜的危害、药害、肥害和缺素症、营养过剩、流胶病等
一
黄瓜幼苗异常
1、黄瓜苗“戴帽”
黄瓜苗“戴帽”
症状:
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
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致病原因:
(1)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
(2)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
(3)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
(4)幼苗刚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方法:
(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
(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
(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从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症状:
幼苗子叶畸形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两片子叶大小不一、不对称,有的子叶展开方向不在同一条线上,有的子叶抱合在一起,有的子叶开裂,有的子叶粘连在一起。
子叶是黄瓜幼苗生长初期的主要光合器官,子叶畸形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例如:粘连在一起的子叶会影响真叶的伸展,减少黄瓜幼苗的光合面积。
另外,子叶的质量是黄瓜种子质量和幼苗质量的标志,子叶畸形,往往说明种子质量差,将来这样的幼苗的产量和瓜的品质往往也较低。
致病原因:
子叶畸形主要是种子质量本身造成的,如种子不成熟,发育不完全,放置时间过长,留种时选择母株不当,母株不够健壮等。
防治方法:
栽培者自行留种时,要选择植株中部大瓜留种,而不要用下部瓜,甚至根瓜留种,因为下部瓜发育时植株幼小,环境条件差,授粉不良,种子质量差,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或漂洗,剔除瘪籽,残破籽,小籽。
二
黄瓜茎叶异常
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症状:
对产量影响较大。
早春栽培的黄瓜从定植到结瓜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但有时在中午特别是晴天中午,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初期只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在白天萎蔫,到夜间尚可恢复,到后期整个植株叶片萎蔫且不能恢复,生长势减弱,结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种植黄瓜的地块低洼,雨后地面长期积水,或长期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吸收功能降低所致,植株缺水,而叶片蒸腾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满足蒸腾需要,就会发生萎蔫。
土壤干旱,也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现象,在土壤氧气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露地栽培时,要选泽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黄瓜,切忌选择低洼地。
例如:栽培过水稻的地块是不宜栽培黄瓜的,如果确实需要在低洼地种植黄瓜,则一定要采用高畦栽培的方式。
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2、黄瓜叶片边枯
黄瓜叶片边枯
症状:
枯边叶又称焦边叶,多发生在植株中部叶片上。
病叶叶缘发生干枯,深达叶内3~5mm。
致病原因:
(1)盐害,因大量施用化肥,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浓度过高。
失水,在棚室内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突然放风,致使叶片急速失水量过多。
衰老,植株下部叶片自然衰老。
(2)药害,喷农药时,因药液浓度;偏高或药液偏多,或药液积存在叶缘而造成药害,这类叶的坏死部分多呈白色。
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进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追施化肥要适量,均匀,尽量少施硫酸铵等有副成分残留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洗盐,对于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的盐渍化土壤,可在夏季浇大水,连续泡田15~20d,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淋溶到深层土壤中。
(2)科学放风,切记放风过急,过大,即使需要大放风,也要逐渐加大放风量。
三
黄瓜花果异常
1、黄瓜花打顶
黄瓜花打顶
症状:
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致病原因:
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1)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导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
(2)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
(3)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
(4)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方法:
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烧根所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
(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
(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度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
(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伤根。
追肥应采用施加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2、畸形瓜
(1)黄瓜尖嘴瓜
症状:瓜条未长成商品瓜,瓜的顶端停止生长,形成尖端细瘦。
病因:
(1)温棚内北部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
(2)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
(3)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病虫危害,或遇连阴天;一个叶节长出多条瓜,长势弱的易出现尖嘴瓜。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多施骡马粪等热性肥料,提高土壤的供水、供肥能力,防止植株早衰;
(2)合理建造温棚,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增加透光度;
(3)合理密植,保证每个植株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虫危害。
(2)黄瓜大肚瓜
症状:瓜条基部和中部生长正常,瓜的顶端肥大。
病因:
瓜条细胞膨大时,温度高,水分大,根系吸收能力强,浇水过量,不均匀。
防治方法:
适时适量浇水,控制温度,避免出现大的温差。
(3)黄瓜细腰瓜(蜂腰瓜)
症状:
瓜条中腰部分细,两端较肥大。
病因:
在温室后排,白天光照弱,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钾素供应不足;植株体内硼元素缺乏。
防治方法:
挂反光膜,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物质积累;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亩施1公斤硼砂作基肥;亩施硫酸钾15公斤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重施腐熟有机肥料,亩施5000斤以上。
(4)黄瓜曲形瓜
症状:
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瓜条逐渐呈弯曲状态,在最初和最后的果穗发生较多。
病因:
光照不足,营养不良,温度、水分管理不当。
高温、低温、昼夜温差过大或过小易发生。
此外,幼果被架材及茎蔓遮阴或夹长也易形成曲形瓜。
防治方法: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肥管理,要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温差过大过小。
(5)黄瓜苦味瓜
症状: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口感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黄瓜苦味的原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所致。
造成瓜肉中苦味素过多的原因分以下几种:
(1)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
(2)低温弱光照生长条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
(3)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
(4)湿度。
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黄瓜苦味瓜的防治方法
(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
(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
(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6)黄瓜化瓜
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1)连阴天、光照弱、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
(2)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3)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
(4)白天温度高于32℃,夜温高于18℃,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骤增,致营养不良;
(5)高温或低温下雌花发育不良。
黄瓜化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是因为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停止发育。
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易化瓜。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棚室内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而化瓜。
黄瓜病虫害有哪些
;
回答
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细菌角斑病、根结线虫、白粉虱。霜霉病可选用普力克、安克、灭克、抑快净、霜脲锰锌、阿米西达等药物进行治疗,在防治霜霉病时,还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一般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能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一、黄瓜病虫害有哪些
1、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细菌角斑病、根结线虫、白粉虱。霜霉病发病症状为叶背面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有灰霉层,可选用普力克、安克、灭克、抑快净、霜脲锰锌、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等药物进行治疗,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2、灰霉病为害瓜条多先侵染败落的花,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后,再进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萎缩腐烂,迅速变软,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层。保护地内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2.5%适乐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25%阿西米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液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时加入0.1%用量的25%适乐时可湿性粉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白粉病
在定植前可以按照每亩硫磺粉1.8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个昼夜,可能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定植或播种。在黄瓜的生长期间,硫磺粉可以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一次,效果更好。当田间发生病株时,要及时的喷药防治,可以选用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等,每隔5-7天喷一次,并与农药交替进行使用。在喷药时,不能忽略对地面的喷撒。
2、病毒病
育苗时使用遮阳网遮光、降温,远离所有的带病作物。在移栽后立即用“天达2116”1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进行喷雾和灌根,促苗防病。发病的初期可用20%病毒A500液或20%毒克星5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
3、细菌角斑病
发病初期喷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上药剂可以交替的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药害,一般不能超过3次。在喷药前需要仔细的喷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4、根结线虫
发生病害时对土壤进行消毒,种植前结合深翻亩施用石灰氮80公斤,土壤每亩用米乐尔3%颗粒剂4-6千克,或用1.8%虫螨克乳油每平方米1-1.5毫升兑水6升消毒,拌干细土50千克撒施;生长期再用1.8%虫螨克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1-2次,每次间隔10-15天。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的病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可以用沤肥。另外每亩施用两吨沼渣可以有效的防治根结线虫。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蔬菜采收结束后种一茬水稻,防治效果更好。
5、白粉虱
植株要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菜豆、西红柿不能混栽。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甜椒、芹菜等白粉虱为害轻的蔬菜,下茬再种黄瓜、番茄。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可以采用摘除老叶并烧毁的方法。在温室里设置黄板可以有效的防治白粉虱。用背负式机动发烟器把2.5%戊菊酯(杀灭菊酯)或1%溴氰菊酯油剂雾化成雾滴,悬浮在空气中杀灭成虫效果很好。可用2.5%溴氰菊酯,或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用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隔6-7天1次,连续防治3次。还可用烟雾剂进行熏蒸,连续2-3次。
这是黄瓜什么病害?用什么药剂防
可惜没有清楚的叶片反面照片。。。无法全部确诊,建议多拍些反正面特写近照看看,以免误诊漏诊。
只看叶片正面照片确定有一,主要是黄瓜霜霉病,各地抗性不同,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恶唑菌酮锰锌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 如果是保护地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病害,用量减一减)。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二,建议最好是混合细菌性农药如中生菌素或者噻霉酮或者春雷霉素或者荧光假单胞杆菌或者噻唑锌等等,防治细菌性病害。
因为田间情况复杂,不能只看几个叶片的症状,细菌性病害不能忽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