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是什么?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称黄蜘蛛、白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是棉花红蜘蛛的1个种。食性杂。为害苹果、梨、桃、杏等多种果树,也为害棉、豆、玉米等多种作物。近年此螨在北方果区蔓延为害,有发展趋势。
为害状
以成、若螨刺吸叶片汁液,使叶上出现许多失绿细小斑点,连片,被害叶叶色苍白,枯焦早落。其他与山楂叶螨相同。
形态特征
成雌体长0.42~0.59毫米,椭圆形,一般为深红或锈红色,也有浓绿、黑褐、绿褐等色。越冬雌虫橙黄色,较夏型肥大。主要是体背两侧各具1块暗红至暗褐色长斑。细看呈“山”形,有时中部断开,隐约分成前后两块斑。雄体长0.26毫米,近卵圆形,腹末较尖,多为鲜红色。卵为球形,长0.13毫米,表面光滑,无色至橙红色。幼螨近圆形,很小,仅长0.15毫米,无色,透明,取食后体暗绿,足3对,眼红色。若螨前期若虫近卵圆形,体长0.2~0.3毫米,足4对,体色加深,背面出现色斑。后期若虫与成虫相似,变黄褐色。体长达0.3~0.4毫米。
发生特点
年发生12~13代,南代20代以上。以雌成虫在村冠下土缝、宿根性杂草根际、枯枝落叶下及树皮缝内越冬。2月中旬越冬雌虫即开始活动,3月中旬始产卵繁殖,并集中在早春杂草上为害。5月底至6月初上树为害,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猖獗为害。干旱年分更加严重,9月后即开始向杂草转移,10月份陆续越冬。
此螨喜群居,集中于叶背主脉附近和叶柄上,吐丝拉网至叶柄上,活动在网下,叶柄叶片之间。当大发生或食料不足时,常群集成团,吐丝下垂,靠风力传播。高温干旱有利蔓延为害,造成叶片早落。
防治方法
(1)田园卫生。秋后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深耕,刨树盘、冬灌;铲除果树周围的杂草,可消灭越冬雌螨。
(2)化学防治。同山楂叶螨。但此螨必须经树干上树,抗药性强。针对这一特点,早春如喷石硫合剂,可喷树干基部及附近地表面,先刮老皮后喷药。宜用高效杀螨剂或尚未用过的药剂,交替使用几种药剂。如三唑锡乳油1500~2000倍效果最佳,也可用生物制剂,如0.9%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等。
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区别
朱砂叶螨又名棉红蜘蛛、棉叶螨、火烧等。雌成螨体长0.42~0.51毫米,宽0.26~0.33毫米。背面卵圆形。体色一般为深红色或锈红色。常可随寄主的种类而有变异。体躯的两侧有两块黑褐色长斑,从头部开端起延伸到腹部的后端,有时分为前后两块,前块略大。雄成螨体长0.37~0.42毫米,宽0.21~0.23毫米,雌螨小。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背面呈菱形,头胸部前端圆形。腹部末端稍尖。卵直径0.13毫米,圆球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变为淡黄至深黄色。孵化前呈微红色。幼螨体长约0.15毫米,宽0.12毫米。体近圆形,色泽透明,取食后变暗绿色。足3对。若螨长约0.21毫米,宽0.15毫米,足4对。雌成螨分前若螨和后若螨期,雄若螨无后若螨期,比雌若瞒少蜕一次皮。
二斑叶螨:雌螨背面观卵圆形,体长0.43~0.53毫米,宽0.3~0.32毫米。夏秋活动时期常为砖红或黄绿色,深秋时橙红色个体增多,滞育越冬。体背两侧各有黑斑升块,如正反E形。雄螨背面观略作菱形,体长0.36~0.42毫米,宽0.19~0.22毫米,淡黄或淡黄绿色,阳具端锤弯向背面,微小,两侧突起尖利,长度几乎相等。卵球形乳白色半透明,直径0.12毫米。3天后转黄色,逐渐出现2个红色眼点。若螨足3对,静止期体色稳定,绿色或墨绿色。
二斑叶螨怎么被动扩散的
人为扩散的。二斑叶螨的被动扩散主要是通过人为因素,比如人们在搬运、交易植物材料时,容易将受到二斑叶螨侵害的植物和虫体带到新的地方。二斑叶螨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寄生虫,通常侵害橙、柚、柠檬、桔子等柑橘类植物,也可能攻击其他蔬菜和水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