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菜和二月兰的区别是什么?
诸葛菜和二月兰是没有区别的,诸葛菜的别名就是二月兰。
相传诸葛亮当上了刘备的军事中郎将,总监军粮和税赋。由于刘备有大量兵马,粮草需求大,百姓负担就更大。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人心不安定。
有一次诸葛亮微服出巡,见一种菜称为“蔓菁”,从老农口中得知此菜浑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剩的可制成腌菜,青黄不接时,这菜可成为当家菜。
诸葛亮对此菜极感兴趣,他向老农问了“蔓菁”的种法,便下令士兵开荒种菜,一方面补充军粮,另一方面又可用作牲畜饲料,一举两得。
于是诸葛亮命土兵广种“蔓菁”,军粮充足,常打胜仗,二月兰功不可没。后世人们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二月兰。
二月兰的吃法
建议浸泡之后再吃。
二月兰中含有一定的草酸,直接吃的话口感比较苦涩,因此采摘回来之后一般需要先将其用热水浸泡,然后再用冷水浸泡,直至无明显苦味时就可以用来凉拌、清炒或者做馅了,这样吃起来口感才会更好一些。
而且因为二月兰是生长在野外的,其叶片上可能会沾有一些灰尘和泥土,经过浸泡之后也能除去其中所含的杂质,对人体来说也会更健康一些。
诸葛菜怎么吃?
诸葛菜可以凉拌食用。
诸葛菜为早春常见野菜,其嫩茎叶生长量较大,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品中含胡萝卜素3.32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C59毫克。种子含油量高达50%以上,又是很好的油料植物。特别是其亚油酸比例较高,对人体极为有利。因亚油酸具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并可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病患者的良好药物。
扩展资料:
诸葛菜食用注意事项:
食用不可过量,以免身体产生不适。
二月兰喜肥,养分充足可使二月兰生长健壮,还会促进开花。总的来说一年需要施四次肥,早春花芽长出施肥一次,花朵谢后施肥一次,结果后施肥一次,入冬之前施肥一次。当然在二月兰生长过程中,可适当的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花色会更加的艳丽,果实也会更加的饱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野菜怎么摘、怎么吃?看营养专家、植物专家怎么说
诸葛菜是啥
诸葛菜,是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无毛;茎直立,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全裂,顶裂片近圆形或短卵形,侧裂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柄疏生细柔毛;花紫色、浅红色或褪成白色,花萼筒状,紫色,花瓣宽倒卵形,密生细脉纹,长角果线形,种子卵形至长圆形,黑棕色,4至5月开花,5至6月结果。
主要价值
观赏
诸葛菜植株生活史从每年9月至次年6月,甚至在寒冷冬季仍可保绿不枯,可以较好的覆盖地面。北京地区一般3月下旬至5月开花,部分花期可延长至夏季,一个居群的花区可延续两个多月,最佳观赏效果可达一个月之久。诸葛菜是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早春观花,冬季观绿的地被植物。
绿化
诸葛菜可配置于树池、坡上、树荫下、篱边、路旁、草地、假山石周围、山谷中等。利用诸葛菜的高度和群体的色块作树裙装饰树干,如侧柏、油松的树干;因其直根系极长,可用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同时还能绿化荒坡,自成景观;综合利用苗圃地和果树的林下空间套种,如银杏、大樱桃等。这种地面覆盖的形式,是一种园林结合生产的好方法;可与绿篱植物相互衬托,协调搭配,如大叶黄杨球、侧柏篱等;因其管理粗放,可配置在公路、铁路两侧的闲置绿化带作地被,充分利用城市的剩余空间;与自然式山体的草坪伴生,可达到混然一体的效果,使草坪富于景观变化;利用其植株纤柔,群体色块较整齐,用于美化僵硬的挡土墙、雕塑的基座,也易于协调一致;在水面岸边带状种植,其成片的效果与水面遥相互应;用于铅、铝污染地区的美化,还可应用于自然式带状花坛,花境的背景材料,岩石园的耐瘠薄植物。
此“诸葛菜”非彼“诸葛菜”,一个美丽的误会
春天是个很有意思的季节,隔上几天你便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致。这不,一种淡紫色的花朵一夜之间竞相开放,它们有的长在大树下,有的长在草丛里,一簇簇,一片片的,很漂亮,也将北京的春天装扮得更加迷人。
这种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叫二月兰,是北方早春季节常见的野花之一,又被称为诸葛菜或紫金草。二月兰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季羡林描绘其盛开的景象“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根据《长物志》记载,三国时,战火连天,军需匮乏,诸葛亮号召士兵种植蔓菁,因为好处多多:根茎可以生吃;叶子可以煮吃;军队驻扎时间长了,蔓菁也就到处生长;军队开拔了,丢弃了也不可惜;而军队回来的时候,又很容易得到食物的补充;到了冬天,还可以吃它的根茎。芜菁因诸葛亮而发扬光大,也因此而得名“诸葛菜”。
李时珍也说:“芜菁,北人称之为蔓菁,蜀人称之为诸葛菜。”
可见,“诸葛菜”原来指的是一种叫“蔓菁”的植物,不过流传到后世,“诸葛菜”却渐渐变成另一种“类似蔓菁”的植物——二月兰。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诸葛菜》中记载:“今所在有菜野生,类蔓菁,叶厚多歧差,小子如萝卜,腹不光泽,花四出而色紫,人谓之诸葛亮菜。”
而清朝的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也描述:“诸葛菜,北地极多,湖南间有之。初生叶如小葵,抽葶生叶如油菜,茎上叶微宽有圆齿,亦抱茎生。春初开四瓣紫花,亦有白花者。耐霜喜寒,京师二月已舒萼矣。”
至此,二月兰就是诸葛菜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权威巨著《中国植物志》也干脆把二月蓝的中文正式名定为“诸葛菜”。
蔓菁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茎直立,肉质块根,萼片长圆形,花瓣鲜黄色。
说起蔓菁,它的历史可比二月兰悠久多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头菜,因其类似小萝卜的块根而得名。
《诗经-邶风-谷风》有诗句“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葑,就是指蔓菁,可见它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了。
蔓菁全身都是宝,它的叶子、花、根都可以吃,籽可以用来榨油,此外,蔓菁还可以用于治病。
清代《夜航船》有载:诸葛武侯出军,凡所止之处,必种蔓菁,即萝卜菜,蜀人呼为诸葛菜。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二美;根可充饥,三美;生食消痰止渴,四美;煮食之补人,五美。故又名五美菜。
相对于生食、煮食等烹饪方式,人们更青睐菹的做法,即将肥壮的块根腌制做成美味的榨菜。
二月兰和蔓菁,一个是紫色精灵,一个是黄艳美人,虽然分属不同的种类,但它们都属于十字花科,算起来还是远房亲戚呢。同样的,它们也具有这种科属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花瓣是分离的四瓣,呈十字形排列;籽可以用来榨油等。
巧合的是,二月兰也是可以食用的野菜,也许这就是造成误会的原因吧。
此诸葛菜,非彼诸葛菜,但不影响人们代代相传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故事。在湖北襄阳,由大头菜制作而成的诸葛菜至今还是一道文化名菜,号称“中国一绝”。
齐帆齐商学院22年度营 第52篇 1265字,累计73194字
诸葛菜的春季常见植物其实是什么
诸葛菜是春季常见植物,其实是二月兰。
诸葛菜是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一般是在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蓝紫色的花,因此也称为二月兰。传说诸葛亮率军出征时从老农口中得知此菜浑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剩的还可制成腌菜,遂下令士兵广种,后来世人为纪念诸葛亮,又将其称为诸葛菜。
诸葛菜一般用来做汤或者是炒着吃,像菠菜、荠菜和芹菜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诸葛菜也可以和其他的蔬菜一起炒着吃,比如说油菜和西蓝花,因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炒着吃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可直播亦可育苗移栽。直播10月中、下旬,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2-36厘米深,条播。播前可将种子浸泡2-3小时,晾一会儿,然后拌细沙均匀地撒入沟内,每亩0.5-0.8千克,然后覆细土,镇压,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表土板结、干旱而影响种子发芽。
育苗移植2月中、下旬选择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做苗床,施足底肥深翻细耙,做成1-1.2米宽的苗床,播前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床土湿润时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并筛土覆盖,厚1-2厘米,然后上盖麦秸或塑料薄膜。
幼苗出齐后,适当通风,苗高3-4厘米时逐渐撤除覆盖物,使幼苗直接接受光照,苗高8-10厘米时,选择阴天或雨前移栽,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栽后立即淋浇定根水。
诸葛菜又叫什么菜
诸葛菜又名“紫金草”“二月兰”,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又被称为“和平之花”,其花语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诸葛菜是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无毛;茎直立,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全裂,顶裂片近圆形或短卵形,侧裂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柄疏生细柔毛;花紫色、浅红色或褪成白色,花萼筒状,紫色,花瓣宽倒卵形,密生细脉纹,长角果线形,种子卵形至长圆形,黑棕色。
诸葛菜的生长特性:
1、耐寒性强,又比较耐阴,用作地被,覆盖效果良好,叶绿葱葱,一片碧绿,使人喜爱。
2、适生性强,从东北、华北,直至华东、华中都能生长。冬季如遇重霜及下雪,有些叶片虽然也会受冻,但早春照样能萌发新叶、开花和结实。对土壤要求不严。
3、紫色花,从下到上陆续开放,2~5、6月开花不绝,尤其是群栽时,就像一片蓝紫色的海洋。如种植在河边、海堤,绿叶—花海—海水—蓝天交织在一起,十分壮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