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药的作用 属于化学合成药
1、磺胺药是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
2、其是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有的(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较为稳定、不易变质等优点。
磺胺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磺胺甲恶唑(英语:sulfamethoxazole)又称新诺明(Sinomine)、SMZ,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胆道感染及局部软组织或创面感染等。
SMZ能杀灭许多种细菌。可对抗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肺炎、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其它许多感染性疾病均可使用。临床用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菌痢及伤寒等。
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过敏反应以药热、皮疹为多见。本品及易引起结晶尿,所以在服用时要大量饮水或配合碳酸氢钠片同时服用,防止肾损害发生。
这款药以前使用很广泛,牙齿发炎引起牙痛时也常用此药消炎。
磺胺类药物是什么?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大多数革兰染色阳性及一些阴性球菌,对少数真菌、病毒及疟原虫亦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的磺胺制剂分两类:一类是肠内易吸收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磺胺异口唑(SIZ)、磺胺甲基异口唑(SMZ)及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等。另一类是肠内吸收较少的磺胺药如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等。
【药理和毒理】
肠内易吸收的磺胺药,服后吸收快而完全,2~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吸收后广泛分布在全身组织及体液中。磺胺药主要在肝脏代谢,发生乙酰化,其溶解度降低,易析出结晶,损害肾脏。易吸收类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少量可由胆汁及乳汁排泄,亦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肾功能损害时,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碱性溶液可促进磺胺的排泄。磺胺药物还可影响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并可发生过敏反应。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应用磺胺类药物史。
2.临床表现
(1)泌尿系统症状血尿、尿急、尿痛、尿少、尿闭,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有磺胺结晶。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嗜眠、精神错乱、共济失调、耳鸣、重听、良性颅内压增高等,可有多发性神经炎症状。
(3)血液系统症状粒细胞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肝脏可肿大、压痛、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等。(5)过敏反应可出现药物热、皮疹、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
【急救治疗及预防】
(1)误服大量者尽早催吐、洗胃、导泻。
(2)多饮水,加服与磺胺药等量的碳酸氢钠,使尿液呈碱性,促进毒物排泄。
(3)如因磺胺结晶阻塞发生严重症状时,可行输尿管插管术,并用无菌碱性液体如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肾盂,以减轻或解除梗阻。
(4)若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征象,应及时处理。
(5)注意保肝,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溶血性贫血等其他对症处理(参见有关章节)。
(6)预防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剂量。肝肾功能减退、早产儿、新生儿及孕妇、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者忌用。应用时须多饮水,和碳酸氢钠合用,使尿呈碱性,以利排泄。
磺胺是什么药?
磺胺是什么药物,
磺胺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短效磺胺每6小时服药1次,如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磺胺异恶唑等;中效磺胺每日服用2次,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等;长效磺胺每日服1次,如璜胺甲氧吡嗪、磺胺间甲嘧啶、磺胺对氧嘧啶等。另外,还有磺胺脒、琥磺噻唑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肠道感染。
mybaby123/hljs/fangbing/yaoxiang1
主要的磺胺类药物有:
(1)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为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结晶,饲喂后吸收快而排泄慢,不易引起泌尿系统损害。
(2)磺胺二甲嘧啶(SM2):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结晶,其钠盐易溶于水,不良反应少。猪饲料用量为100-110ppm,与金霉素同用于35kg以下的猪,可以促进生长及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疾病并维持患萎缩性鼻炎猪只的正常增重。
(3)甲氧氨嘧啶(TMP):又名三甲氧氨嘧啶,系抗菌增效剂,为白色或浅白色结晶粉末,抗菌谱与磺胺类药物基本相似而作用较强,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抗菌作用可以增强数倍至数十倍,故可使用药量和耐药菌株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本品与磺胺药物(如SM2)制成合剂的比例为1:5。
(4)二甲氧氨嘧啶(DVD):又名敌菌净,系抗菌增效剂,抗菌作用与使用方法与TMP相同。用于肠道抗菌增效比TMP
优越,适于防治鸡球虫,鸡白痢、禽霍乱及仔猪白痢。
日本及欧共体国家禁止使用该类药物。但美国FDA的饲料添加剂目录中仍保留有六种磺胺药,在美国磺胺二甲嘧啶经常和四环素类及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我国尚未批准作为促生长剂使用。
pig/2005-10/2005102981902
如何判断药物过敏反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生指导和自行服药治疗现象日趋普遍,加上新药上市成倍增加,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逐年增多。很多读者向本刊咨询如何及时鉴别药物过敏?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于波博士。
他告诉记者,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那么,怎样判断自己的过敏是不是药疹呢?
一、用药史: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最常见引发药物过敏的药物主要有:①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②磺胺类。③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⑥中药也可引起药疹。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等;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另外,有些复方中药部分为西药,使用时更应注意。
二、潜伏期: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
常见的磺胺类药有哪些
一、常见的磺胺类药物有:磺胺嘧啶 磺胺甲恶唑(新诺明) 柳氮磺吡啶 磺胺米隆 磺胺嘧啶银联磺甲氧苄啶 磺胺二甲嘧啶 磺胺二甲异嘧啶 磺胺异恶唑磺胺脒 琥珀磺胺噻唑 酞磺胺噻唑等。复方制剂百炎净(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明磺,菌特灵,抗菌优,增效磺胺,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增效剂)二、 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中,有引起周围神经炎的副作用,对磺胺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好,或有末梢神经炎病人应避免服用。
什么药里含有磺胺
磺胺,指的是磺胺类药物,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现在还在使用的磺胺类药物有: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小儿复埂磺胺甲恶唑颗粒、磺胺嘧啶片、颠茄磺苄啶片(泻痢停)、灭菌结晶磺胺(外用消炎粉)、磺胺醋酰钠滴眼液。。。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磺胺是什么药物?
就是一种药物
长效磺胺是什么药
1.全身感染用磺胺 本类药物口服后均可吸收,但其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不同。按其t1/2可分为短效磺胺(t1/2约6小时)、中效磺胺(t1/2接近12小时)和长效磺胺(t1/2超过24小时)三类。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是中效磺胺,常用磺胺甲[font98t_1.gif]■唑(SMZ)和磺胺嘧啶(SD)两种。其他均已少用。
2.肠道磺胺 本类磺胺口服后吸收甚少,主要在肠道中起制菌作用,有磺胺眯(SG)、琥磺噻唑(SST)、酞磺噻唑(PST)、酞磺醋胺(息拉米,PSA)等。
3.外用磺胺 主要有磺胺醋酰钠(SA:SC-Na)、甲磺灭脓(SML)、磺胺嘧啶银(SD-Ag)等。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机体的防御能力。为了保证磺胺药在竞争中占优势,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①用量充足,首次剂量必须加倍,使血中磺胺的浓度大大超过PABA的量。②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PABA,应洗创后再用药。③应避免与体内能分解出PABA的药合用,如普鲁卡因。
一种药物磺胺类的是什么
磺胺类的药物有很多哦,它是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常见的,1,口服易吸收可全身应用者,像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等。2,口服不易吸收者,柳氮磺吡啶等,3,局部应用者,磺胺醋酰钠等
磺胺药是什么药
磺胺药指磺胺类抗菌药,是人工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药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诺卡氏菌属、衣原体属和某些原虫(如疟原虫和阿米巴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常见的磺胺类药物有:磺胺嘧啶 磺胺甲恶唑(新诺明) 磺胺米隆 磺胺嘧啶银 联磺甲氧苄啶 磺胺二甲嘧啶 磺胺二甲异嘧啶 磺胺异恶唑 磺胺脒 琥珀磺胺噻唑 酞磺胺噻唑等。
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中,有引起周围神经炎的副作用,对磺胺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好,或有末梢神经炎病人应避免服用。
磺胺类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磺胺类药的结构和分类 4 磺胺类药药理学特点 5 磺胺类药作用机制 6 各种磺胺药特点
6.1 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6.2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6.3 外用磺胺药
7 磺胺类药使用原则
1 拼音
huáng àn lèi yào
2 英文参考
sulphonamides
sulfonamides
sulfa drug
磺胺类药是三十年代发现的能有效防治全身性细菌性感染的第一类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现已大部被抗生素及喹诺酮类药取代,但由于磺胺药有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脑、鼠疫)、具有疗效良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故在抗感染的药物中仍占一定地位。磺胺类药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芐啶合用,使疗效明显增强,抗菌范围增大。
3 磺胺类药的结构和分类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氨苯磺胺衍生物。氨苯磺胺分子中的磺酰胺基上一个氢原子(R1)被杂环取代可得到口服易吸收的,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等。如将氨苯碘胺分子中的对位氨基上一个氢原子(R2)取代则可得到口服难吸收的,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如柳氮磺胺吡啶等等。此外,还有外用磺胺药如磺胺嘧啶银等。
4 磺胺类药药理学特点
①抗菌谱广,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菌属,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此外对少数真菌,衣原体、原虫(疟原虫和弓形体也有效);
②细菌对各种磺胺药间有交叉耐药性;
③磺胺药中有可供局部应用,肠道不易吸收及口服易吸收者,后者吸收完全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
④磺胺嘧啶(SD)、磺胺甲?唑(SMZ)脑膜通透性好,脑脊液内药物浓度高;
⑤主要经肝代谢灭活,形成乙酰化物后溶解度低,易引起血尿,结晶尿及肾脏损害;
⑥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有恶心、呕吐、皮疹、发热、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脏损害、肾损害等。
5 磺胺类药作用机制
磺胺药是抑菌药,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不同,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蝶啶,在细菌体内经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的活化型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6 各种磺胺药特点 6.1 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口服易吸收的磺胺药,可用于治疗全身感染,根据血浆t1/2长短将药物分为三类:短效类(<10小时)、中效类(10~24小时)和长效类(>24小时)。短效和中效磺胺药抗菌力强,血中或其他体液中浓度高,临床最为常用;长效磺胺药抗菌力弱,血药浓度低,且过敏反应多见,许多国家已淘汰不用。
磺胺异恶唑(sulfafurazole,sulfisoxazole,SIZ)又名磺胺二甲异恶唑/磺胺异氧唑/净尿磺/菌得清,是短效磺胺药,血浆t1/2为5~7小时,乙酰化率较低。尿中浓度最高,可达1000~2000mg/L,适于治疗尿路感染。在尿中不易析出结晶。每日需服药4次,消化道反应多见。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中效磺胺药,口服易吸收,给药后3~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t1/2为10~13小时。抗菌力强,血浆蛋白结合率最低约25%,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40%~80%。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也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但在尿中易析出结晶,需注意对肾的损害。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inomin,SMZ)又名新诺明,是中效磺胺药,血浆t1/2为10~12小时。抗菌作用与SIZ相似。蛋白结合率较高(60%~80%),脑脊液浓度不及SD,尿中浓度虽低于SIZ但与SD接近,故也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在酸性尿液中可析出结晶而损害肾,需注意堿化尿液。磺胺甲氧嘧啶(sulfamethoxydiazine,SMD)是长效磺胺药,血浆t1/2为30~40小时。抗菌力较弱。在体内维持时间较长,可每日服药一次。乙酰化率低,尿中溶解度高,不易析出结晶。
磺胺多辛(sulfadoxine,SDM′)又名周效磺胺;是长效磺胺药,血浆t1/2为150~200小时。在体内维持时间最长,可每3~7日服药一次。抗菌力较弱,适于轻症感染及预防链球菌感染,对疟疾等也有效。
6.2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licylazosulfapyridine)口服吸收较少,对结缔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并从肠壁结缔组织中释放出磺胺吡啶而起抗菌、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于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服用可防止发作。由于疗程长,易发生恶心,呕吐皮疹及药热等反应。
6.3 外用磺胺药
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能发挥SD及硝酸银两者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强大,尚有收敛作用,能促进创面的愈合,适用于二度或三度烧伤。
磺胺米隆(sulfamylon,SML)又名甲磺灭脓,是对位氨甲基磺胺药物,因此其抗菌作用不受脓液和坏死组织的影响。对绿脓杆菌、金葡菌及破伤风杆菌有效。能迅速渗入创面及焦痂中,并能促进创面上皮生长愈合及提高植皮成活率。适用于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感染。
磺胺醋酰(sulfacetamide,SA)其钠盐水溶液(15%~30%)接近中性,局部应用几乎无 *** 性,穿透力强。用于治疗沙眼,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7 磺胺类药使用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疾病是由于感染了致病细菌才引起的。磺胺药物以其抗菌谱广,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在临床治疗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是比较多的。它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使患者出现药物热和皮疹,严重者可发生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等。还可能使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导致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者可致死;另外,还可能导致患者肝脏及肾脏损害;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少数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因此,建议在应用磺胺药物时应当注意以下的一些7条原则:
1、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磺胺药物过敏者,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应禁止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当避免使用。不足2个月的婴儿也属于绝对禁用范围。老年患者应当避免使用,如确有指征,则须权衡利弊后应用;
2、使用磺胺药物首剂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维持量(即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最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弹。用药期间切记不可任意加大用药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药物蓄积中毒;
3、用药期间,还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像和尿液情况;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必要时可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叮嘱患者多喝水,保持高尿流量,服用磺胺药物一周以上者,应定期检查尿液,以减少结晶尿发生的可能性,必要时可服碳酸氢钠堿化尿液;
4、磺胺药物可抑制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所以,使用磺胺药物一周以上者,应当同时给予维生素B以预防其缺乏;
5、由于磺胺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因此,在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
6、磺胺药对链球菌之类的细菌虽然有很好的疗效,可是对另外一些细菌却又无能为力。而且,一些原来能够制服的细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性,一旦耐药性产生,所有的磺胺药都会失效,这时要迅速更换使用其它抗菌药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