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黄瓜起垄的方法及要起多高?
(1)小高垄待地整平后,先在起垄的地方用锄挖成20厘米宽的沟,沟深15~20厘米,然后667米2施腐熟的堆厩肥2600~5000千克,饼肥100千克,过磷酸钙50~100千克,施于沟内,再用当地常用的工具将肥和土掺匀,灌水后封土成小高垄。垄高20厘米,小沟宽20厘米,大沟宽50厘米,垄高12~15厘米。在底墒足的情况下,顺起垄线将底肥撒上,然后用锄或其他工具按规定规格起垄。这两种起垄方法都是在实践中经常用的,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无论哪种起垄方法,均需土面细碎,没有颗粒,垄高低一致,大小均匀呈拱圆形,然后盖地膜,在越夏一季栽培地区起垄后可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及防除杂草。(2)小高畦一畦两行,株距20~20厘米,畦总宽1.1米,畦面宽50厘米,沟宽60厘米,畦高12~15厘米,这是华北一带的一般小高畦的标准。
小高畦栽培方式在黄瓜生产上应用很普遍,在冬季温室或早春霜期内的大棚里,无霜期的春季,干旱或多雨的夏季和秋季等各个季节栽培的黄瓜,几乎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小高畦的制作方法和小高垄一样有两种方法。小高畦栽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灌好底墒水。但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在低洼易涝地块,地下水位高及前茬作物收获后、能及时翻耕、整地、作畦的地块,往往不是缺少底墒水,而是土壤水分过多。对这些地块,则要求多耕翻耙地,进行散墒,以防土壤水分过大,造成播种后烂种或幼苗不发根,导致缺苗或幼苗变成黄苗、弱苗,甚至出现沤根死苗。具体做法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前提是要保证底墒水充足,既怕旱又防水分过多。
小高畦高度的确定:由于地区、地势、土质、季节、气候、水位、降雨量及耕作管理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对小高畦高度的规格要求就不能一样,一定要因地制宜,以便充分发挥这种栽培方法和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不能都规定为一个模式。从测定耕作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来看,比较高的小畦,有利于多雨地区和低洼易涝地块防止雨涝带来的危害,但不利于旱季、干旱地区、山岗、坡地种植。从全国情况看,畦高5、10、15、20厘米的都有,甚至有30厘米的高畦。
由于江南地区的年降雨量大、雨天多、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有不渗水的土层等因素,应以防涝为主要目标,小高畦高一些为宜,一般在15~25厘米之间。在少雨地区或灌溉条件差的岗坡地,则偏低一些为好。华北、东北地区,一向土层深厚,土壤渗透力强,相对较干旱,畦高以10~20厘米为宜。在这个范围内,确定具体高度。畦做得高一些较好;在砂性土壤、漏水漏肥、高岗、丘陵、坡地和缺少水源、不能保持灌溉等地块,小高畦则偏低一些较好。雨季的雨量大而集中,要以便于排水防涝为中心,同时考虑到雨季有可能遇到干旱、缺少雨水的情况,若水源有保证,小高畦则可高到15~20厘米,在低洼易积水的地块,还可使小高畦的高度达到25~30厘米。在西北高原地区,常年雨量稀少,阳光充足,日照强,蒸发量大,往往缺少水源和灌溉条件,不易出现涝害。保墒、确保全苗是重要环节,一般可采用5~10厘米的小高畦。
什么是起垄。
种地之前,需要起垄。把犁插入土中,用畜在前面拉犁,犁过之处,划出一道沟,回过头来再平行划出下一道沟,沟沟之间即起一条垄。机械化设备一次可以起多条垄。
人工整地起垄的方法,附整地的注意事项
;
回答
1、平整土地:收获前茬作物后,及时清除田间的残体、根茬、落叶、杂草,然后挖高垫低,保持田面平整。2、深耕细耙:于11月份中旬至12月份中旬进行深耕(25-33厘米),深耕前亩施2-3方农家肥。3、机器起垄:用手扶起垄机按照种植方向划一道土沟,再平行划出下一道,然后重复操作即可,起垄工作要在阳历3月份上中旬之前完成。
一、人工整地起垄的方法
1、平整土地
选择适宜的茬口作为预留烟田,收获前茬作物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残体、根茬、落叶、杂草,挖高垫低,确保田面平整。
2、深耕细耙
(1)亩施2-3方农家肥,然后于11月份中旬至12月份中旬进行深耕,深度以25-33厘米为宜。
(2)深耕时不能隔犁,确保熟土在上。深耕后要及时细耙保墒,田间不可留下大块的颗粒。
3、机器起垄
(1)阳历3月份上中旬之前完成起垄,以便保墒蓄墒。
(2)用手扶起垄机按照种植方向划一道沟,再平行划出下一道沟,然后重复操作便可完成起垄。
(3)根据种植的品种、地势、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条件来决定垄的高低、方向、间距,一般情况下可将高度设为15-20厘米,顶部宽度可设为30-40厘米,底部可设为90-100厘米。
二、整地的注意事项
1、田洼地、粘土地可进行秋翻,如果要春翻,则时间要适当提前,以确保耙地质量。
2、耙地要在确保平整度的前提下,达到上细下粗的标准,既要保证生产质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3、若对水田进行耙地,则应做到地表3-5厘米的土层变软,防止插秧时出现飘苗情况。
4、如果是机插秧地块,则翻地不能过深(10厘米左右即可),否则犁底不平会导致插秧深度不一致。
5、若使用大型拖拉机进行耙地,应尽可能确保机器的轮子不走同一位置,以保持底部的平整度,耙地后的平整度应在5厘米以内。
起垄分为哪几种?
起垄也叫做垄,它适用于生长缓慢、管理要求不太严格的树种育苗时应用。分为高垄和低垄。①高垄:圃地耕耙后做垄,垄高15~20厘米,宽30~40厘米,长度随育苗数、地形等而定。平地南北垄向,山地以等高线为垄向。采用高垄育苗,可以提高地温,苗木受光均匀,有利于苗木生长。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常用。②低垄:是垄面低于地面的做垄方式,类似于低床,只是床面较宽,垄背窄小。该垄灌水方便,节约用水,有利于抗旱、防风,保护幼苗。所以,干旱、多风而水源又不足的地区及幼苗需水较多的树种多用低垄。
土地起垄有哪些好处?
随着人们对农作物生长需求养分的了解,避免农作物生长中的一些自然灾害,人们对起垄种植农作物有了新的认识,利用起垄种植的农作物也越来越多。如种植花生,近几年我们当地全是起垄种植。
土地起垄的好处:一,熟土聚集,农作物更容易吸收养分。土地起垄,就是把土壤上层的熟土聚在了一起,这部分土壤由于上茬的基肥剩余较多,有很多养分没被吸收,起垄后,有利于下茬作物的吸收;
二,减少基肥用量,增加基肥利用率。起垄种植农作物施用基肥时,都要把基肥撒在垄中心的底部,虽施用量较少但利用率较高;而把基肥撒在大田中,虽增加了大田中的土壤养分,但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被农作物吸收,而被阳光蒸发,戓被雨水、浇水时流失;
三,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和吸收阳光的面积。土壤起垄后,形成了垄和沟的格局,在垄增高之后,有了独立的空间,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增加,所以使垄增加了吸收外界空气中养分的能力,更有通透性;同时增加了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作物更好的发挥、利用光合作用;
四,能起到抗旱防涝、蓄水保肥的作用。旱薄地起垄后,由于增加了土壤层的厚度,在土壤暄活的基础上,可以蓄水保肥;而易涝地起垄后,由于根系、结果层在垄的中部,阴雨连绵发生涝灾时,一方面水容易排出,另一方面暂存的水蔓延不到根系或块茎,可防止因雨水大而使农作物受害。并且还有一个共同的好处,就是在干旱时浇灌方便;
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由于起垄后,植株基部通风好,阳光充足,不致于潮湿而造成“封地皮”的局面,可减少病菌的滋生、繁衍,同时也减少虫害的入侵机率;
六,便于收获农作物。一些地下结果的农作物在起垄后,收获方便;否则在平地内种植,容易扎伤,造成降低质量、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至于什么作物起垄好,如果从作物的生长需要来说,几乎所有的旱地农作物都可以起垄种植。如白菜、萝卜等。只不过是垄的高、低,宽、窄不一样。但尽可能起垄的农作物,或者说起垄后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就是地下结果作物。如红薯、花生、土豆等等。但也有必须起垄种植的农作物,如大蒜、生姜等,因为它需要一次次的培土、施肥和浇水。只是它起垄是后期一步步形成的。
总之,种植农作物起垄好处较多。当然起垄的高度和宽度要根据各种农作物生长面积决定。如起垄红薯和起垄土豆,高、低、宽、窄肯定不一样。凡事一分为二,起垄种植农作物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就是费工、费力、土地利用面积相对减少,有时降低机械化利用率。因此,起垄种植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决定。
种地为什么起垄?起垄的优缺点是什么?
垄作近年来被菜农广泛采用,因为它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蔬菜根系的生长发育。优点:1. 起垄可以接收更多的光,提高地温,提高光合效率; 2. 起垄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缺点:没有缺点,起垄真的很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