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源多少米内不能养殖?
30米范围内不能养殖。
农村分散式取水水源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其范围为取水点及其周围三十米。同时规定,在农村分散式取水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1、清洗装贮过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
2、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3、建立墓地,丢弃及掩埋动物尸体。
4、设置饲养场、肥料堆积场、公共厕所。
5、堆积垃圾、工业废料。
6、其他可能导致饮用水水源污染的行为。
有前款行为之一的,当地村民委员会有权要求行为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并可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或者发现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扩展资料:
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8日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五方面主要任务。
1、一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排查整治。
2、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障农村污染治理设施长效运行。
3、三是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
4、四是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秸秆、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
5、五是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农村水源纳入保护范围
光明网-两部门: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解决养殖业污染
如何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农业农村生态文明。
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正确处理“三农”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贯穿到“三农”发展全过程。
2、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等制度,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
3、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积造施用有机肥,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快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加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和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成推广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模式,稳定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4、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加快推动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5、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加强污染源头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涉重金属企业排查,严格执行环境标准,控制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同时加强灌溉水质管理,严禁工业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风险区加密调查、农产品协同监测,进一步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状况,明确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基础上,将耕地环境质量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
6、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
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中展示膜下滴灌、集雨补灌、喷滴灌等模式,继续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7、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要突出绿色导向,把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转到低耗、生态、节本、安全、优质、循环等绿色技术上来,加强技术研发集成,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水平。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倾斜。
8、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农业绿色发展有哪些重大行动?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积造施用有机肥,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快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加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和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成推广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模式,稳定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推进畜牧大县整县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和第三方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集成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依法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统一规划,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积极开展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打造深翻还田、打捆直燃供暖、秸秆青黄贮和颗粒饲料喂养等典型示范样板。来源:人民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