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果实吗
草莓不是果实。
草莓的食用部分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不是果实。鲜红可爱的草莓是由花托膨大形成的,草莓表面像小芝麻般的颗粒才是其真正的果实。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称,包括超过30个品种,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草莓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草莓高钾低钠,适宜高血压和水肿型肾病患者食用。
草莓果实的形态与构造有什么特点?
草莓的果实由花托膨大形成,在植物学上叫聚合果,栽培学上叫浆果。果实由外部的皮层和内部的肉质髓组成。髓部有维管束与嵌在皮层中的种子相连。成熟的草莓果实颜色由橙红到深红,果肉颜色多为白色、橙红色或红色。果实的形状为球形、扁球、短圆锥、圆锥、长圆锥、短楔、楔形、长楔形、纺锤形等。
草莓果实构造有哪些特点?
草莓的果实为聚合果,在果树栽培学上称为浆果,它是由花托膨大而形成的假果。花托表面着生无数雌蕊,受精后形成瘦果,即草莓的种子(图31)。草莓果实纵剖面的中心部位为花托的髓部,髓部因品种不同或充实,或有大小不同的空心,其外部为花托的皮层,种子嵌埋在皮层中,由维管束同髓部相连。不同品种种子嵌入的深度不同,有平于果面、凸出果面和凹入果面的,是区别品种的重要特征。
图31 草莓果实结构
草莓果实的形状因品种而异。常见的形状(图32)有扁圆形、圆形、圆锥形(包括短圆锥形、长圆锥形)、楔形(包括短楔形、长楔形)、椭圆形等。果实形状是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同一品种和同一品种中同一花序的不同级序的果实形状变化也很大。
图32 草莓果实形状
果实的大小也因品种、发育时期和栽培管理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栽培品种的平均果重在20克左右,最大者也有60克以上的,如全明星、索非亚最大者甚至可达到80克左右。在同一品种中,第一花序的果实最大;在同一花序上,随着果实级次的增高而果实变小,一般四级序果就失去了商品价值。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对果实大小也有很大影响。管理好,植株生长健壮,留果量少,果实就大;反之,管理差,植株生长弱,留果量多,果实就小。
草莓果实成熟时的果面颜色为红色或深红色,果肉为红色,粉红色或橘红色。
草莓是果实还是花托?
草莓是花托。
草莓的果实为聚合瘦果,由肥大的圆锥形花托和上面着生的多数瘦果形成,表面为深红或红色。也就是说通常所吃的草莓是植物的花托。草莓果实表面的小颗粒,从作物学上说是种子;从植物学上说,草莓果实表面的小颗粒是草莓真正意义上的果实。
花托简介:
花托(receptacle) 是指位于花梗顶端的膨大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按照一定的方式或次序着生在花托上。花托的形状随植物种类而异。一般植物的花托呈平坦或稍凸起的圆顶状; 有的呈圆柱状,如玉兰、厚朴;有的呈凸起的覆碗状,如草莓; 有的呈倒圆锥状,如莲;如蔷薇、桃等。
有的花托在雌蕊多蔷薇科植物花托的中央部分向下凹陷呈杯状、壶状,称花筒,基部向上延伸成为柄状,称雌蕊柄(gynophore),如落花生受精后雌蕊柄迅速伸长,将子房顶入土中形成果实。也有的花托在花冠以内的部分延伸成一柱状体,称雌雄蕊柄(androgynophore),如白花菜、西番莲。
草莓果实是如何生长发育的?
草莓的果实为聚合果(图3-11),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雌蕊聚生在肉质花托上发育而成的。植物学上称为假果,因其柔软多汁,栽培学上又称为浆果。食用部分为肉质的花托,花托上着生许多由离生雌蕊受精后形成的小瘦果,通常称为“种子”。瘦果在花托表面嵌入的深度因品种而不同,有与表面平、凸出表面和凹入表面3种,一般瘦果凸出果面的品种较耐贮运。从果实的内部结构来看,果实的中心部位为花托的髓部,髓部的大小、充实或空心状况,因品种不同而异。髓部向外是花托的皮层,中间以中柱为界相隔,髓部有维管束与嵌在皮层内的种子相连。
图3-11 草莓果实纵剖面
(引自马鸿翔等主编《南方草莓高效益栽培》,2001)
草莓果实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常见果形有圆形、圆锥形、扁圆形、楔形、扇形等。果肉多为红色、粉红或橘红色。果实的大小也因品种而异,一般品种为15~30克,大果型品种(如童子1号)最大果重可超过100克。在同一花序中以第一级序果最大,以后随着花序级次的增高,果实变小。
草莓果实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增大来完成的。果实髓部细胞的分裂一直可延续果实的整个生长期,但分裂速度缓慢,当髓部细胞分裂与果个增大失去平衡时,髓部容易形成空心。草莓果实中的皮层细胞的分裂时期是从现蕾期开始到开花期结束,落花后细胞数量不再增加(图3-12)。此后果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体积的增大。据调查,草莓露地栽培时(品种为鲁宾逊)开花后15天生长缓慢,以后的10天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长2克左右,白熟果以后果实生长再次减慢,开花后约32天果实成熟。
图3-12 果实细胞数增长曲线
(引自马鸿翔等主编《南方草莓高效益栽培》,2001)
草莓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所需要的天数,因品种、栽培方式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但一般规律为,在保护地内栽培条件下,冬天成熟慢,约需50~60天,秋天和早春可缩短到45天左右,而春末夏初露地栽培时,在适温下开花后30~35天即可成熟。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到完全成熟,果实中的内含物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含糖量不断增加,含酸量在未熟果中含量较高,而随着果实的成熟含量逐渐减少,糖酸比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也随着果实的不断发育逐渐增加,到完熟期前达最高峰,以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又逐渐下降。果胶的含量也随草莓果实的成熟而变化,一般水溶性果胶随果实的发育而增加,至着色期达到最高含量,到采收期又有所减少。磷酸可溶性果胶(不溶于水的果胶)在成熟期无大的变化,而盐酸可溶性果胶(含有原果胶)却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而减少。因此,全果胶含量越接近成熟含量越少。草莓果实成熟时,果实中果胶的含量,一般全果胶为0.37%~0.52%,可溶性果胶为0.19%~0.26%,不溶性果胶为0.15%~0.27%。不同品种或不同成熟度的果实中其比率有所不同。
果实成熟时散发的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大约有150种左右。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和醛类等物质,但品种间差异很大。果实完全成熟时,这些芳香物质的含量达到最高,使果实芳香浓郁。
草莓坐果后,果实的颜色由绿色转为白色(白熟期),在白熟期果实中不含花青苷,进入开始着色期后,花青苷含量急剧增加,最终果实达到品种特有的色泽。
草莓的果实是什么部位
草莓的果实,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雌蕊聚生在肉质花托上发育而成的。植物学上称为假果,因为它鲜嫩多汁,栽培学上又把它叫作浆果。食用部分为肉质的花托,花托上着生许多由离生雌蕊受精后形成的小瘦果,就是草莓表面像芝麻一样黑色的小小颗粒状的东西,便是草莓的“种子”。


我们把草莓切开以后中间颜色较浅的部位为花托的髓部,髓部的大小、充实或空心状况,因品种不同而异。草莓挂果后,花托不断膨大,逐渐就长成了我们吃的的鲜红可口的,类似圆锥形的“果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