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花卉的主要繁殖方法有哪些? 分球是球根花卉的主要繁殖方法,利用球根花卉分生鳞茎、球茎、块茎、根茎等的特性,分离栽植,即成新株。球根花卉种类较多,可分述如下:(1)球茎花卉地下茎肥大,呈实心球状或扁球状,有明显的环状节,节上着生膜质的鳞叶和侧芽,如小苍兰、番红花、大花酢浆草等。母球经栽植、生长、开花、结实到母球枯死,新球生成的过程,称为球根演替。球茎花卉一般1年演替1次,1个母球可分生几个开花球和一些子球,可用以繁殖。 (2)鳞茎花卉茎短缩为圆盘状,其上着生多数肉质肥大的鳞叶,整体球状,外被干膜质鳞叶,称有皮鳞茎,如朱顶红、葱兰等。鳞茎外不包被干膜质鳞叶者,称无皮鳞茎,如百合等。它们的小球,是由母鳞叶间的侧芽发育而成,可分离另行栽植。 (3)块茎花卉茎变态肥大而成,呈球状或不规则的块状,实心,表面具螺旋状排列的芽眼。一些块茎花卉的块茎能分生小块茎,可用以繁殖,如马蹄莲等;而另一些块茎花卉,其块茎不能分生小块茎,多以播种方法繁殖,也可分割块茎,每块要带有芽眼。因繁殖系数低,且块茎容易腐烂,很少应用,如仙客来、大岩桐等。 (4)根茎花卉地下茎呈肥大根状,具分枝,横向生长,先端为顶芽,根茎具节,其近先端节处抽生侧芽和不定根,可分割根茎繁殖,如荷花、美人蕉等。 (5)块根花卉块根是由根变态肥大而成,块根上没有芽,行分生繁殖时,必须带部分具芽的根茎(块根与茎交接部位),分别栽植,萌芽生长,形成新株,如大丽花、花毛茛等。 不同类球根花卉的人工分球方法有哪些? 不同种类的球根花卉形成新球和子球的能力和数量不同,有些种类或品种球根的繁殖率极低,如朱顶红、风信子,而仙客来几乎不形成新球,若用种子繁殖又不能保持品种特性,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人为的措施促进球根的繁殖。 (1)消花法 利用高温处理郁金香的鳞茎,使其花芽分化和发育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球根繁殖。将挖出的新球放置在33~35℃的高温条件下储藏,人为地诱发“盲花”,以增加球根的繁殖率。处理时间的长短因品种而异。 (2)切伤法 初夏将鳞茎挖出放置一个月左右之后,用刀从鳞茎的底部切入至鳞茎高度的1/2处,若球的周径在18厘米以上,可切成十字形,使切口透过茎盘和中心芽,然后将伤口涂上硫黄以防腐烂,并将鳞茎倒放在储藏架上,待到秋季就会在伤口处产生大量子鳞茎,将带着子鳞茎的母鳞茎种下,母球并不能开花,但子鳞茎逐渐膨大,培育3~4年即可开花。一般一个母鳞茎可以得到20~30个子鳞茎,繁殖量较大。风信子、朱顶红、百合、郁金香、水仙等鳞茎类球根花卉都可采用切伤法。 (3)刳底法 常用于风信子商品种球生产。初夏将鳞茎挖出晾晒1~2天,并在25.5℃储藏两周后,用特制的弧形刀将风信子鳞茎底盘部刳一个洞,既要保留稍许茎盘又要去除中心芽,然后用次氯酸盐溶液浸泡消毒,贮藏在21℃且空气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当刳伤的表面开始形成愈伤组织时,将温度逐渐升至30℃。空气湿度保持在85%,到10月在刳伤的茎盘周围产生许多子球,将带着子球的母鳞茎秋植于露地,借助母鳞茎的营养使子球迅速生长,第二年6月将子球挖出经储藏后再秋植。一般经刳底处理一个母球可获得40~60个子球,但子球需要经过3~4年的培育方能长成开花种球。 (4)分割法 如仙客来,5~6月将盆栽的花后仙客来块茎上部切去1/3,并在横切面上交叉切入1平方厘米小块,然后将花盆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即在切割处发生不定芽,100天后将带有不定芽的块茎小方块分离,分别栽种。此法较简单易行,一个球可繁殖出40~50个小植株。对于唐菖蒲,可根据球茎的大小和芽的多少,将球茎纵切成若干块,每块必须带有1个以上的芽眼和部分根盘,否则,不能发芽生根。切割后球茎要经过20℃的高温处理2~3天,待伤口愈合后再种植。分割法适用于仙客来、球根秋海棠、花叶芋、唐菖蒲等块茎或球茎类球根花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