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云
几番秋雨,秋意渐浓。每年这个时候,就到了朋友圈秀餐桌上的螃蟹的时节,于是回想起两年前写过的一篇叙诡笔记:《北宋年间,螃蟹曾是驱邪避鬼之物》,讲的大多是古人花样迭出的食蟹之法。而提笔新写的这一篇,则是说说那些载入古代笔记中的、不但不能入口而且触之恐有性命之虞的诡异螃蟹。
一、误吃判官惹大祸
古代笔记中吃出祸殃的诡异螃蟹,最有名者,当属南宋大学者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的西湖判官。
宋光宗绍熙三年二月六日的五更天,侍卫步司右军第三队将官狄训练率领一众兵将来到临安城的前湖门外,等待城门开启后,进城领兵饷。狄训练坐在一张胡床(即马扎)上,忽然觉得有个尖锐的东西扎到了脚,赶紧叫人举着火烛照亮,则一巨蟹,长三尺,形模怪丑。看到如此巨大而丑陋的螃蟹,其他兵将都感到惊惧不安,唯独狄训练胆子大,又一向爱吃野味,便让步卒将其捆扎好了送到家中烹食。
步卒们抬着巨蟹走远了,狄训练看看天色依旧昏暗,便还坐回到胡床上假寐。梦中他见到一个人,长髯须,颜貌古恶,著淡绿袍,软帻黑靴,系乌犀带,持着手板向他作揖道:我乃是西湖判官,有公务在身而于五更天外出,结果被你捉到,难免遭到鼎烹之害。希望你赶紧派人回到家,不要将我杀害,定当给你厚厚的回报,如果晚了,导致我丧命,恐怕会连累你全家遭殃。狄训练醒来时,正在犹豫该不该相信梦中之语,前湖门开了,他只好先带领将士们入城领取军饷,把这些事情办完了,才匆匆忙忙地骑马回家。进门方知,那只巨蟹已经被五个儿子烹煮后分食,诧其甘鲜,还剩了一点儿留给父母。狄训练想到梦中之事,赶紧叮嘱妻子不要吃,没过多久,五子相继病死,唯狄与妻存。
《夷坚志》
《夷坚志》中还有这样一则笔记:洪庆善从叔母,好食蟹。这一天她正在吃螃蟹,突然见原本放在几案上的几只活螃蟹逃走了,她赶紧叫婢女过来把这些螃蟹收走。不料其中一只混在熟蟹之中,这位叔母没有注意到,复取食,为一螯钤其颊,尽力不可取,颊为之穿。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敢吃螃蟹了。
虽说两则笔记写的都是食蟹之报,但古代笔记中的一个套路是,但凡讲报应者,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某种事物或做法可能带来祸患,而人们又往往不加留意,所以作者编出故事吓唬之、规劝之。因此,食蟹报的笔记,就本质而言,是因为古代吃螃蟹而造成中毒的情况比较多见。目前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很多非人工养殖的螃蟹,一生吃了大量的野生贝类和藻类,都会造成体内毒素的堆积,人们再食用之,就会出现腹泻、呕吐、头晕和休克,甚至导致死亡。而死螃蟹的毒性更大,因为螃蟹死亡后,体内的组氨酸会加速分解,变成有害物质,即便是高温加热也无法去除毒性。
二、螃蟹貌似关二爷
河蟹和湖蟹可能有毒,海蟹的毒性也不小,尤其是那些色泽、模样怪异罕见的。
晋代笔记《古今注》里提到过一种名叫蟛蜞的小蟹,生海边泥中,食土,一名‘长卿’。其一有螫偏大者名‘拥剑’;一名‘执火’,其螫赤,故谓之执火云。清代笔记《亦复如是》中也记载了拥剑和执火:海中蟹有绿者,色如翡翠,肉亦可食,但不肥耳。有红者质甚小,一螯极大,红如硃,一螯极小;或左大右小,或右大左小,亦无定形,每以大螯障面,以小螯拾泥而食。海边潮水处最多,见人即遁入穴内,其行甚疾。有白色者亦如之,皆不可食。而东汉大文学家蔡邕曾经误食了蟛蜞,结果吐下、委顿,显然是食物中毒。还有一种虎头蟹,色黄黑,质亦小,背上有二圆眼,白眶黑睛,俨然虎面,因而得名,但亦有毒不可食。
《古今注》
不过要说起模样古怪,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当属民国学者孙玉声在《退醒庐笔记》中提及的关帝蟹。他的亲家郎孟松在光绪年间曾经到台州办理矿务,道经仙居县之东北六七里,看到当地的水滨处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螃蟹,从表面上看,这种螃蟹八足二螯,与常蟹无异,但它的壳是殷红色的,壳上有长髯飘拂之,人面其状,很像是京剧扮相中的关老爷,因此当地人以关帝蟹命名之。这种螃蟹本来数量就少,在水中又出没无常,捕捉不易,所以价格非常昂贵,朗孟松花了很多钱才买到一只,养在罐子里,用山泉水蓄之,本来是想将它带回上海让亲戚朋友们开开眼,谁想被一位外国人中途买走,想再捕一只却不可复得了。
《退醒庐笔记》
不过,笔者在《清稗类钞》中也看到过一种名为虎蟳的螃蟹,这种螃蟹产自闽中,其壳类人家门户所绘之虎头,色殷红斑驳,有镶为酒器者,肉粗味劣,通州(这里指的是南通)、如皋亦有,俗称‘关公蟹’。考虑到台州古时亦属闽中郡,难免令人觉得郎孟孙是少见多怪了。
三、山魈与人争蟹吃
虽然有些螃蟹有毒,但以其味道实在鲜美,所以古人亦如同拼死吃河豚一般,对螃蟹绝不忍弃之。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的一则笔记,则从侧面说明,舍命吃螃蟹者不仅仅是人:
《搜神后记》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个姓王的富阳人,在沟渠的尽头放上了捕蟹用的工具。所谓蟹断,今人考证,就是用竹子编成的一种竹篱或竹帘,也叫蟹簖,明代诗人高启云出簖来深浦,随灯聚远洲,即指此物。这种工具直到民国时期渔民们还在采用,如《宝山县续志》中就有记载:编竹为篱,横置于河中,篱之一端置一方形口器,其名曰簖。簖开方洞,有门上下活动如闸然,置避风之灯火,蟹见灯火则上篱而趋入簖中,渔者即可乘机将门闸上,逐一捕捉,如遇蟹阵,每夜能获数十斤。
《子不语》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张亮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