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美国和苏联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这场冷战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美国随之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也变为一超多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自从苏联解体后,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苏维埃一词也彻底消失。
▲德涅斯特河
其实,在欧洲还有一个实际上的苏维埃国家,至今仍沿袭苏维埃旧制。这个国家就是德左共和国,全称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亦称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 ),首都蒂拉斯波尔。德左共和国位于东欧小国摩尔多瓦境内河流德涅斯特河的东岸,东部邻国为乌克兰,是夹在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之间的国中之国。在苏联时期,德左共和国仅仅是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即今摩尔多瓦)的一个省。
▲摩尔多瓦乡村妇女
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受东欧剧变的影响,也改旗易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过由于摩尔多瓦整体经济落后,德左地区民众认为若是跟着摩尔多瓦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本看不到未来,双方因此发生大规模冲突,最终德左地区在俄罗斯的扶持下成功脱离,成为一个事实独立的半主权国家。德左宣布建国后,不仅沿袭苏联时期各项制度,就连国家最高会议也依然称为苏维埃,国旗国徽仍然拥有苏联时期的标志性元素——镰刀加锤头。此外,德左在经济上也依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货币也是继续沿用卢布名称,而非摩尔多瓦所使用的列伊。
▲蒂拉斯波尔总统府前的列宁像
在德左共和国,随处可见苏联时期的相关元素,街道上经常悬挂着诸如团结就是力量之类的苏式宣传标语,广场和重要建筑物前都矗立着革命导师列宁雕像等。 十月革命纪念日仍是最重要的法定节日。苏维埃色彩浓厚的德左共和国,几乎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座苏联普通城市,外人几乎难以分辨区别。
▲德左共和国街头
作为一个国中之国,德左共和国的国土面积仅有4163平方公里,仅相当于我国北京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也仅有50万人,是典型的小国寡民。按理说,这样的小国一般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然而德左的知名度却在欧洲极高——在苏联解体后,德左地区涌现出大量军火贸易商,此地也获得了军火之国的恶名。上世纪末,各地局部战争不断,军火交易极其频繁,而国际黑市上售卖的大部分苏制武器基本都来自德左共和国。事实上,德左成为各国军火商的聚集地并不奇怪,因为在苏联时期,德左就是重要的军事工业中心,也是苏联重要武器的生产储备基地之一。
▲德左街头的电车
遗憾的是,偶遇复杂的地缘位置和历史遗留问题,德左至今都没有得到世界主流国家的承认,只有俄罗斯和受俄罗斯扶持的几个小国(如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等),以及同样处于尴尬地位的半主权国家(如纳卡共和国)承认。另一方面,随着世界总体趋于和平,德左的军火市场日益萎靡,再加上周边地区对其包围封锁,德左共和国经济越发落后,现在已经是欧洲最贫穷国家之一。不过在乌克兰局势恶化后,德左共和国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德左居民对未来满怀憧憬,相信在俄罗斯的援助下,生活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列国志:摩尔多瓦》《德左情况简介》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欢迎加入世界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