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贺兰山下,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里,各色瓜果蔬菜品类繁多、香飘十里。贺兰县是银川的瓜菜大县,每年夏秋两季,当地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市,品种涵盖茄果类蔬菜、叶类菜、西(甜)瓜、特菜等十余类。近年来,贺兰县围绕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目标,积极推进特色瓜菜产业现代化步伐,2022年该县瓜菜面积24.57万亩,供应银川市场20%的份额,年供应量约10.4万吨,是银川市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基地。
热带水果如今在西北土地扎了根
8月8日一早,贺兰县金贵镇雄英村的种植户常宏伟就早早来到温棚,和妻子一起采摘当天成熟的无花果,这个曾经只生长在热带和温带的水果,如今也在西北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常宏伟目前种植有2棚无花果,一棚的采摘时间从元旦持续至6月份,另一棚的采摘时间则从7月持续至第二年元旦,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应。之所以选择种植无花果,常宏伟解释说,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年前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广名优特新的一些瓜菜品种,他看中无花果的鲜食和药用价值,于是特意去东北拜师学艺,将无花果引入贺兰县种植。
在温棚里,250棵整齐排列的无花果树已经长到了2.5米的高度,硕大的叶片将一颗颗或绿色、或深红色的果实掩映其中,让人忍不住上前探寻。常宏伟介绍说,这一栋温棚面积约1亩地,产量约为1500公斤,目前每公斤的采摘价格为80元。
这是我第三年种植这个新品种,第一年回本,第二年挣了五六万元,今年上半年那棚已经销售结束,卖了三万元,现在7月上市的这一棚销售情况也不错。常宏伟认为,种植无花果等特色品种,虽然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回报收益也更多,他还新引进了桑葚品种,希望能进一步增加采摘的收益。
鲜食玉米引领本土消费风尚
6年前,贺兰县深绿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贺兰县金贵镇雄英村流转了两千余亩土地种植彩甜糯、普拉多、白珍珠等玉米品种,由于种出来的玉米又糯又香又甜,在银川已渐渐闯出些名气。
王迁介绍说,企业采取了合作社+种植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按照标准化模式种植,从种植、管理、采收、冷链运输都进行了统一,确保品质不打折扣。他表示:一方面是品种好,另一方面就是有黄河水灌溉,当地的土壤和气候也十分适合这个品种,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种出优质玉米。
从今年7月开始,黄河玉米村就正式开园迎接游客采摘品尝,虽然这个特色品种的亩产仅有3000个棒子,但其收益却远远高于传统品种,王迁介绍说:这样一根棒子,市场上能卖到五六元一根,主要销往北上广城市和本地的一些大型商超。随着玉米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体验采摘乐趣,同时也充分感受近年来兴起的近郊游的浓厚氛围。
四季不断档常年有鲜菜
蔬菜产业是贺兰县农业的支柱产业,该县每年瓜菜总产量约为53万吨,蔬菜产业总产值13.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3%、占农业总产值的55.2%。
其中设施瓜菜7.62万亩,主要分布在金贵镇、习岗镇沿汉延渠系为主的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种植区;供港蔬菜10.15万亩,主打供粤港澳地区优质叶菜,种植品种为菜心、芥兰、奶白菜等,主要分布在习岗镇、立岗镇、金贵镇、常信乡;露地蔬菜6.8万亩,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主,主攻番茄、西兰花、辣椒等优势特色越夏及秋延后蔬菜,主要分布在习岗镇、立岗镇、金贵镇、常信乡、南梁台子,种植蔬菜种类有番茄、黄瓜、茄子、西兰花等12大类以上,基本形成了四季不断档、常年有鲜菜的供应格局。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近年来贺兰县依托自治区园艺站、宁夏大学重点开展蚯蚓生物技术、设施蔬菜植保绿色防控、连作障碍防治、根结线虫防控等技术试验示范,主推秸秆生物反应堆、蚯蚓生物套种套养、生物菌剂应用、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并实施集约化育苗、膜下滴灌、机械化半机械化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平衡施肥、自动化控制与物联网、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示范鱼菜共生、三零技术,为瓜菜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而按照以需供求,以销定产的发展思路,目前贺兰县蔬菜产业已瞄准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批发市场。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设施农业中,该县把品种、设施、技术以及栽培方式、种植模式进行优化组合,以番茄、黄瓜、芹菜、西甜瓜、叶菜为主栽品种,并以西甜瓜、樱桃番茄、草莓等瓜菜产品,葡萄、樱桃、桃子、火龙果等设施果树为核心,将蔬菜生产效益与休闲采摘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融为一体,发展近郊型休闲采摘农业,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 梁小雨
【责任编辑:闫莹】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