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引起的、以贫血、消瘦、拉稀,产蛋减少或停止为特征的肠道寄生虫病。绦虫是一种乳白色、扁平、呈带状的蠕虫,虫体由几个或多个节片构成,每个节片长0。5毫米,虫体长达50厘米,分头部、颈部、体部三个部分。寄生于鸡体内的绦虫种类繁多,它们均寄生在鸡的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内。
鸡绦虫广泛分布,这与中间宿主蚂蚁、苍蝇和鞘翅目甲虫广泛存在有关。由于蚂蚁、家蜗、蛞蝓、金龟子等是绦虫发育的中间宿主,因此绦虫病多发生于场地潮湿,卫生条件差,中间宿主多的鸡场。
散养鸡常年感染发病,笼养蛋鸡每年6-11月份多感染发病,夏秋季节多为感染似囊尾蚴阶段,秋末冬初则为成虫感染发病阶段。现阶段以产蛋期发病为主,产蛋鸡多为带虫者,造成显著产蛋下降或死亡,肠道炎症和出血性肠炎。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青年鸡,雏鸡易感染,死亡率高。
绦虫寄生在肠道中大量的吸取饲料营养,造成蛋鸡种鸡营养不良饲料营养不能充分吸收利用,鸡体消瘦体重不达标,开产蛋鸡产蛋率上不去、无高峰、高峰维持时间短,蛋重轻、蛋个小、蛋壳颜色质量差,淘汰鸡体重轻。绦虫自身代谢的有毒物质造成鸡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一、鸡绦虫病危害
这种病能够对鸡产生严重的危害,由于在肠道内寄生,破坏肠壁,使肠道发生炎症,其严重性取决于鸡体内的绦虫数量,鸡的抵抗力,鸡年龄和饲养条件。一般感染此病后,鸡表现为食欲减退,渴欲增强,粪便稀或混有血液,消瘦,两翅下垂,背毛竖立,鸡冠苍白。由于寄生虫病所引起的营养不良,还容易感染其它一些疾病。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能感染绦虫病,但雏鸡容易感染,而且25~40日龄的鸡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主要引起鸡贫血、消瘦、下痢、产蛋鸡产蛋量减少,甚至停产。
二、鸡绦虫病临床症状与生产中的信号
1、初产蛋鸡产蛋率上升明显放缓或停滞,产蛋率多在80%左右徘徊不前,采食量不高。
2、刚到产蛋高峰期90%以上,产蛋率便开始缓慢下降、蛋重偏轻,鸡蛋个体小。约有10-15%左右的鸡冠发白,倒冠。
3、高产蛋鸡,蛋壳颜色发浅。褐壳蛋变白(明显)约占25%不等。
4、产蛋鸡群中,少部分鸡拉稀,先脱肛,后啄肛,致死率增高。
5、鸡群粪便稀薄,发红,料便,按肠炎、小肠球虫,肠毒综合症治疗,多次用药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感到十分困惑。
产蛋鸡,呈现消化障碍,消瘦贫血,鸡群互喙和啄肛现象增多。蛋壳颜色、硬度以及产蛋量停止增长或明显下降青年鸡,采食下降、饮水增加,体重增加减缓,鸡群发育迟缓,均匀度差。病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消瘦死亡。蛋黄颜色都变差,蛋也变小。
出血性肠炎,绦虫头节深入到肠黏膜下层,破坏肠黏膜形成结节样病变,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呈淡黄白色血样黏液,粪便成型呈高粱样红褐相间粪便。
粪便检查,粪便中发现孕节,肉眼可见节片芝麻粒至大米粒大小,乳白色,有时可见节片蠕动。
神经症状,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剖检症状,小肠粘膜肥厚,充血,可发现成虫。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严重时导致死亡。
三、临床误诊与病因分析
由于绦虫感染鸡群发病过程较慢,临床症状出现缓慢,多以6-11月份感染,特别是10-11月份气温下降,产蛋性能下降,临床中常与降温联系造成误诊,多按病毒病、温和型流感或肠炎治疗,反复投药无效。
绦虫寄生于肠道,头节吸附于肠道粘膜,破坏肠壁完整,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症状类似肠毒综合症症状,多按肠炎,肠毒综合症治疗不能根治。细心观察粪便,绦虫致病特征性粪便:颜色呈红色或铁锈色呈“高粱样粪便”,粪便上有白色“芝麻粒样”绦虫节片。有效驱绦虫后7-10天,高粱样粪便和产蛋性能即可恢复正常,再无反复。
四、绦虫防控
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7-8月、11–12月各预防驱虫一次。由于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和甲虫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各地根据气候区域在10–12月份驱虫尤为重要。
以上就是“鸡绦虫病有什么症状鸡绦虫病的危害是什么”的全部介绍了,希望对大家鸡绦虫病的认识带来一定的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