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达州3月10日讯(王晓林)三月的竹乡,桃红柳绿。行走在大竹县的广袤农村,随处可见农民们在田野里忙碌的身影:翻土整田,除草理沟,播种盖膜勾画出了一幅人勤春来早,竹乡春耕忙的美丽画卷。
3月9日下午,笔者来到该县竹北乡五丰村,村民刘大容就在地里忙活开了。砌坎、平地、搭棚,他准备将这块原来计划种玉米的地平整出来,改种大棚蔬菜。这半亩地种玉米一年顶多收入五、六百块钱,种蔬菜一季就可以收入这么多钱,太划算了。说出了她打的算盘。像刘大容这样种田算细帐的农民在该县还有很多。
像刘大容一样,大竹县有不少农民都在算着收益搞调整,盯着市场忙春种。近年来,该县以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重点促进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并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使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高生产效益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方向。仅在去年,全县建成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2.1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2个,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累计达60万亩。新(改、扩)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2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9个、家庭农场22个,并在月华、清水、乌木、竹北等乡镇建立了4.2万余亩的绿色防控示范区,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批尝到甜头的农民自己走出去搜集市场信息,通过对比算账来制定自己的种养计划。
春节刚过,该县广大农民纷纷走出家门,抢抓时节,开展整土整田,并结合新的一年春耕生产计划及早进入市场选育水稻、玉米等良种以及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去年11月份,石河镇前锋村10组村民李昌南将家里余下的两亩多包产地全部种上了巴山红香椿树苗,他算了一笔账:要是都用来栽种粮食,顶多收入不过七、八百块钱,而去年1亩香椿地,效益很可观,收入达到4000多元。就拿香椿来说,到了盛产期,纯收入就可实现近2万元。高穴镇管家村3组贫困群众唐中明通过摘桑叶、挖药材、搞养殖赚了不少钱,经过对市场的调查,他发现养殖禽鹅行情看好,1月初,通过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一次性买回了90只鹅苗,据分析,今年仅此一项收入9000块钱不成问题。
与此同时,该县农林部门将建立各类粮食高产示范片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2级以上优质稻15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0万亩。优质杂粮2万亩。共准备集中育苗点400余个,面积达1.5万余亩,农技人员巡回现场讲解种植技术知识,确保育壮苗,适时栽插。据了解,此前县农林局、县供销社和县农资公司已提前做好大春农资供应、板田翻犁等工作,累计储备肥料2.4万余吨、各类良种800余吨、农膜700余吨,检修提灌站1000余处、各类农机具8500台套,组织劳动力清理沟渠1万余米,翻犁板田10万余亩,从而确保了大春生产的顺利进行。
笔者通过走访黄滩、四合等乡镇看到,由于政策宣传到位,该县农林部门还派出大批农技人员去做春耕保姆和良种导购,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并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农民种粮积极性高,到处呈现一派春耕繁忙景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