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开始前在弹幕打上永垂不朽,和大家一起缅怀袁老。
袁老的一生用步履不停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年近九旬依旧在科研一线奋斗,为的就是解决国家粮食短缺问题。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从实验到理论再到论文,经历无数个四季更迭以后,终于解决了杂交水稻的世界难题。要知道即便是发达地区都没能成功。
1976年杂交稻技术开始推广应用,并且解决了我国众多饥饿困境,即便期间有人怒喷杂交稻不好吃,甚至将矛头指向袁老的能力,他也没有停止过研究。1979年 杂交稻走出国门,袁老的团队还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育了上万四千名技术人员,也正因如此 当袁老与世长辞后,有众多西方科研专家万般悲痛,就连世界粮食基金会还表示,现在全球有五分之一的水稻是杂交稻,这正是袁隆平先生开拓的技术。其实 袁老的一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而最先实现量产的是非洲地区,每公顷能做到10.8吨,不过近期我国也传出了好消息。
近期河北邯郸杂交水稻示范基地,有多名农业科技专家齐聚一堂。并且在102亩水稻田中,随机抽取了三块不同面积的试验地,通过人工和机器等收割方式,最终检测出 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上千公斤。而这组数据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当时的水稻产量最多也就几百斤,很多时候粮食资源分配不均。也正是袁老的功劳,才实现了如今产量如此高的特殊水稻,同时距离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也更近了。
除此之外邯郸的示范基地这两年都在刷新记录,还培育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新品种三优2号。另一边湖南省青竹村也连着两个季度,亩产量达到了1600公斤,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传了出来,也让我们在国际上火了一把。与此同时袁老离开的一周年,依旧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财富:目前我国杂交稻的面积是1700万公顷,达到了全国水稻面积的50%,就连美美都有65%左右的杂交稻面积。不过在产量增加的时候,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口感,专家们在邯郸对新品种进行监测,发现土壤的质量和营养元素提高很多,在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同时,还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这个过程不仅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在口感和质量上也不同,水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颗粒饱满,这下彻底实现了产量和口感的双双提升。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袁老生前还选育了第三代超级稻,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三优2号。不过种植的条件要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不同地形上的产量也不同,所以当时只设立了示范田,但并没有普遍种植。不过 一年后的今天,科研人员克服了三系法育性不稳定,以及两系法配组不自由等问题,让三优2号具有颗粒多而壮等优点。有工作人员还每天观察生长情况,发现水稻在生长期都没有倒伏和大规模病虫现象,同时 三优2号的成功也是袁老的期盼,如今终于照进了现实世界。
另外衡南县一直是袁老实验攻关的基地,这里研发的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叁优一号和株两优168,都突破了双季稻周年亩产1500公斤的纪录。据了解 叁优一号生长十分旺盛,具有结实率和耐低温等特点,这也说明了我国杂交稻正在快速创下新成绩,袁老的梦想也在一步步点亮。截止到目前为止,禾下乘凉梦也早已成为了现实,这是袁老的第一个梦想,我国关于巨型水稻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并且在去年有了非常大的进展。在重庆长虹村农业生态园中,试种了15亩的巨型水稻,这种水稻要比普通杂交稻大两倍,每从都能达到两米。而它的产量不会小于千公斤,如今中国再也不愁没饭吃了。
张眼看世界 罗叔聊风云,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个关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