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杨顺华就起床了,冒着严寒到虾塘捞虾,随后,抓紧将100多斤虾送往位于常州溧阳社渚镇的青虾交易市场。
社渚青虾交易市场是我国最大的青虾市场,高峰期日销青虾超10万斤,日交易金额超600万元。
以前种粮食,一年收入3万元左右,遇上干旱、水灾、虫害,辛苦一年还赚不到钱。2016年,杨顺华承包了70亩土地,开启了养虾之路。刚开始没什么经验,全靠‘三丫头’找了个师傅指导我养虾。如今,通过养虾,杨顺华每年收入超10万元。
由于大虾率高,张金富的虾每天在家门口就被虾贩抢购一空。9年前,我还在外面打工,看到‘三丫头’带领乡亲们养虾发了财,我就回来了。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张金富说,他现在承包了50多亩虾塘,去年净赚40多万元。
杨顺华和张金富都是溧阳市社渚镇大田村村民,他们口中的三丫头,正是大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吕三美。
在吕三美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提的问题,每解决一个,她就划掉一条,直到把问题都解决。正是如此,村民们都把吕三美当成家里人,亲切地喊她三丫头。
17年前,大田村还是一个经济薄弱的偏远小村庄,吕三美担任村书记以来,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在她的带领下,昔日贫困的大田村逐渐变成了民富、村强、人和的新农村。
村里要想富,产业不可少。吕三美说。通过多方考察论证,村党委确定了青虾养殖、苗圃种植作为本村特色产业,开辟党员带动示范基地,探索出一条支部引领、党员探索、合作社经营、群众参与的脱贫致富新路。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四五万元增长到120万元以上,35户低收入家庭、67名贫困人口相继摘掉贫困帽。
道路宽了,路灯亮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在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青虾产业规模化保驾护航。青虾养殖基地承包费从每年每亩300元上涨到700元,青虾养殖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如今,全镇22个行政村有养殖户960多户,青虾养殖面积6.5万余亩,100多位青虾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一年卖出青虾6.6亿元。目前,全镇有养殖企业43家,拥有2个万亩和9个千亩青虾养殖示范基地,亩均效益3000元左右,形成了包括育苗、养殖、流通、餐饮、文化等诸多环节的产业链。青虾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郏燕波 王鹏 韩一宁)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