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发达,国家安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单纯是军事安全,边界不受侵犯是国家安全。在当代,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甚至信息安全都已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粮食安全可以说是其中的最大基础之一;对大国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人类的全部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与战争与各种灾害的斗争史。古今中外,上万年来,凡是粮食安全出了问题造成的损失,绝不亚于世界大战。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超级大国之所以是超级大国,其耕地面积大,粮食产量整体剩余和储备多,也是超级大国可以号令不少所谓盟友的一张隐形王牌。因为不论在西欧还是东亚,有不少的超级大国所谓的盟友,在二战后的接近80年,其内部的口粮是从来不能自给自足的。比如东亚的两个人均3万美元以上,人口都超过5000万的较大经济体。
这样一来,全球主要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是否稳定,就是事关全球粮食安全的大问题。由于全球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可能地已经充分开发了数千到数百年。剩下的都是难以开发的荒漠、雨林和苔原带。在粮食生产区总面积很难再大幅度提高,甚至部分大国的人均可耕地还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水稻和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就有极大的战略意义。要提高产量,必须从水源、肥料、热量、光照和品种方面努力。光照和热量主要靠天;水源和肥料主要靠人工。在这些条件都做到极致后,全球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仍然徘徊在300公斤左右。东亚和东南亚劳动力投入密集的稻米产区,亩产量可以平均达到400公斤。而亚非拉条件比较差的水稻产区平均亩产才200多公斤,因此全球平均亩产长期在300公斤徘徊。在其他条件已经很难再提高的情况下,良种的作用就非常巨大了。
这说明在某个区域人类总量有限或者圈子过于封闭的情况下,基因的多样性受到限制,对后代都是非常不利的。世界上确实存在少数长期封闭的桃花源,但是对生活在里面的人群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而中华古人很早就知道用姓氏区分各自的母系和父系,早早地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对比直到最近100多年才普遍有姓氏的国家,不知道领先了多少倍。既然人本身都如此,那么人类种植的作物、饲养的牲畜,也是不能长期封闭,过于近亲繁殖。比如长期近亲繁殖的兔子或者山羊,体型会逐步缩小,各种生理缺陷也会越来越多。长期不换种子的作物,也会产量下降,病害增多。而杂交水稻,就是通过复杂的人工干预,让这类水稻的遗传多样性人为的增加。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繁殖的植物。也就是水稻的基因有天然的封闭性。除非人工干预,否则几乎所有的品种的水稻,都会尽量避免外来基因的插入。
而水稻还有一个特点,就在部分品种或者原始的野生稻中,有一种非常罕见的个体叫做雄性不育株。产生的概率只有万分之几。乍看这个名称,以为这种特殊水稻苗是雄性的;其实正好相反,这种水稻恰恰是绝对雌性的。其实这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为了方便说明杂交水稻的原理而进行的一些通俗化说明,实际情况比这个要复杂的多。这里只帮助理解,不必每句话都追求绝对准确。因为正常水稻几乎都是雌雄同体,同花授粉,习惯了自己和自己谈恋爱;而特殊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其实就是没有花粉或者花粉无效,但是它的雌性器官却是正常的。也就是这种水稻苗是绝对母性的,是万中无一的水稻中的仙女。其必须接受其他正常水稻的花粉才能结出果实。而接受其他水稻品种的花粉,就等于打破了绝大部分水稻不和其他品种交换基因的天然壁垒。而野生水稻本身的基因,就比人类选育多年的常规水稻品种的基因丰富。因此这种罕见的雄性不育株的第一代后代,其天然基因就相当强大。合成蛋白质、淀粉也其他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更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