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近日,在第二届海大杯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上,该团队的杂交稻优质不育系‘泰丰A’的创制与应用项目斩获总决赛冠军,获得百万奖金。
12年解决杂交稻高产不优质问题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耀祥开创的水稻矮化育种引领了第一次绿色革命,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好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然而,20世纪90年代,杂交稻还普遍存在粒型短圆、心腹白多、整精米率低、饭味差等缺点,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杂交稻的印象是产量高,但不好吃,这也成为杂交稻进一步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经过我们团队多年的研究,发现杂交稻的品质主要受不育系(母本)决定。为此,王丰带领团队提出了通过培育粒型细长、垩白少、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大的优质不育系技术途径,来解决杂交稻高产不优质的卡脖子问题。
我们采用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分布聚合目标现状和穿梭育种的技术途径,通过大田筛选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以此来培养不育系。据王丰介绍,该项目研究从1996年开始实施,经过12年24季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07年育成优质不育系泰丰A。
他们培育出的不育系泰丰A成功解决了整精米率低、饭味差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步聚合与穿梭育种途径,实现了杂交稻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有力支撑了种业发展。优质不育系‘泰丰A’较好地解决了细长粒型杂交稻整精米率低的问题,大幅提高了稻米加工企业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带动了优质稻米品牌发展。王丰介绍,团队利用泰丰A这个芯片,已育成优质杂交稻42个次品种,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中15个次品种获国家和省级优质稻食味鉴评金奖和银奖。现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亿亩。
增产稻谷相当于多养活210万人
泰优390正是由泰丰A育成的品种之一,2022年开始成为全国年种植面积最大的三系杂交稻。王丰说,泰丰A破解了水稻既高产又优质的关键基因,为今后优质杂交稻高效精准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泰丰A的育成与应用为种业产业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在成果转化方面,也是硕果累累。通过不育系泰丰A等品种权、使用权转让,种子生产、批发与零售全链条经营,获得直接经济效益2.7亿—3.3亿元/年,累计达9.3亿元。项目已累计生产种子3529.7万公斤,推广2823.7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相当于多养活210万人,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9.3亿元。
在稻米加工云集的江西、湖南、湖北、陕西,泰丰A系列杂交稻稻谷加价收购。同时,它成功支撑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并创建了江西泰优米、陕西泰优香米、京联牌京山大米等多个稻米品牌。
‘泰丰A’系列杂交稻生态效益显著,田间抗病性好,少打农药,减少污染,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全。王丰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