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葫芦岛宫山咀水库,钓获了一条42斤大草鱼,但至今在北方,都没有太大个体的草鱼渔获,这是为什么呢大草鱼这么少吗
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北方地区,放眼全国,几乎都很难有大个体草鱼的渔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辽宁葫芦岛市这条大草鱼是怎么钓上来的,到底有多大
2007年8月6日,辽宁葫芦岛市宫山咀水库的三名钓鱼人,钓获一条42斤的大草鱼。辽沈晚报记者专程去采访了。
3名钓鱼人都是葫芦岛本地人,拿嫩玉米作钓,当天中鱼后,得知是大鱼,另外2人直接抛下自己的鱼杆,过来帮忙。
3个大小伙子遛鱼遛了15分钟,才把鱼弄上来。
经过测量称重,得知这条鱼有1.13米长,重达42斤,因为看着鱼挺粗壮的,测了一下腹围,也有78厘米。
这条鱼直接打破了当时葫芦岛30多斤草鱼的记录。
葫芦岛42斤草鱼渔获拍照
为了拍照,两人才能托起这条草鱼,看着还挺费劲,一个劲叫快点拍。
这条鱼怎么处理呢
晚上他们就水煮鱼下酒了!谁叫草鱼太美味呢!
其实草鱼渔获记录,一直没有太大的草鱼钓获记录。个体大点的草鱼渔获,基本都出自南方。
比如能查到的记录,2022年4月份,云南曲靖的一名钓鱼人钓获一条50斤的草鱼。
云南曲靖钓获50斤草鱼
2015年5月15日,四川西昌市的钓鱼人,钓获一条43斤的大草鱼。
2015年5月15日,四川钓鱼人钓获43斤大草鱼
在北方,基本没有太大的草鱼,野生大草鱼更是少了。
2014年8月15日,沈阳的钓鱼人在浑河西苏堡大桥,钓获一条大草鱼。
这个钓鱼人特别爱钓鱼,早上6点就到河边了,先嫩玉米打窝,然后准备装备。
其实浑河西苏堡大桥桥底下,不太适合作钓,为什么呢,容易挂钩。
这个钓鱼人先拿的6米3鱼杆,线组配的4号主线3号子线,9号伊势尼鱼钩,调平水钓两目,饵料也用的嫩玉米。
早上7点半,他就秒切一套线组,换好新的线组后,这个钓鱼大哥没有抛满杆。
结果这样还是不行,没过多久又秒切了,虽然挂了失手绳,但是完全派不上用场。
这是钓鱼大哥没有想到的,自己还没有更大的线组。水深就1米多,说明这条鱼个体不小。
看来是钓不了,于是大哥回家,赶紧约了玩海竿的朋友老朱。两人藏着这个消息,次日一大早就到钓点了。
老朱用的100克铅坠,6号线,9号伊势尼,一共下了6把海竿。
8点左右,海竿直接大弯弓,两人高兴地不得了,这次肯定拿下啦!
沈阳约19斤的大草鱼
除了特意放的大草鱼外,辽宁并没有多少大草鱼的渔获消息。
一则因为草鱼咋东北,本身长得慢,二呢,有大草鱼的大水面,比如碧流河水库、汤河水库等水库都成了水源地,钓不了啦。
宫山咀水库
像葫芦岛市的宫山咀水库,已经有年头了,1958年9月开始修建,1963年竣工。这座水库不小,修建的目的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养鱼、旅游、休闲、度假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辽宁省大Ⅱ型水库,水面就有18公里。
为什么叫宫山咀水库呢,因为它在建昌宫山嘴乡的宫山嘴村西大凌河上,所以叫宫山咀水库。
这个水库海拔400多米,跟铁岭榛子岭水库、丹东水丰湖有点像,水深,湾子多,因为海拔高,水面达,所以开春化冻,气温升起来,水温还没起来,秋天降温了,水温还没有下去,钓目标鱼,都会比辽宁其他水域晚一个月。这跟丹东水丰湖比较类似。每年的钓鱼的好季节稍微晚点。
大草鱼
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没有太大的草鱼渔获,草鱼到底能长多大
要说草鱼渔获,确实全国并没有太大的草鱼渔获。
现在发现的草鱼有多大
其实如今草鱼的个体记录,并不是活鱼,而是考古发现的。
这条草鱼是湖北省考古所,在三峡地区卜庄河遗址,一处人类遗址考古时发现的,位于三峡的宽谷香溪宽谷东端。
这个古垃圾堆里,发现了草鱼椎骨的厨余垃圾。
这是一个草鱼椎骨长51厘米,生活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根据椎骨详细研究后推测,这条草鱼大约2米长。
三峡地区, 本来就富有水资源,3000年前更是少有人类打鱼捕鱼,鱼类活到寿命尽头很常见。
前面说了,这是厨余垃圾,也就是古人吃完后剩下的鱼骨头,这已经可以说明那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捕鱼了。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现在捕鱼,用现代工具,捕到几十斤,上百斤的大鱼,都得花不少功夫,可想而知,古代已经有一定的捕鱼技巧了。
草鱼
其实草鱼属于长得比较快的鱼类,尤其是养殖草鱼,养一年,草鱼差不多3斤上下,养两年,差不多7斤上下。养殖草鱼,一般养两年就卖了,所以草鱼一般不会超过10斤。因为草鱼要长到10斤,至少要3年,这还是人工喂养,要是自然水域,长得就慢了。
繁殖的草鱼要到4年鱼龄才行,因为两年就卖鱼了,所以养殖鱼塘自然就没有小草鱼诞生了。
不过在鱼塘就算养到4年,大草鱼也没法产卵,因为草鱼是洄游鱼类,产卵需要水流挤压,比如草鱼逆水往上游,受到水流的挤压而产卵,鱼卵顺水漂,气温合适,一两天就成小草鱼了。
所以大江大河才是草鱼的宜居之地。
人工繁殖的小草鱼
草鱼跟人一样,成年了,就长得很慢了,不像别的鱼,有吃的,就狂长。
比如4年龄的草鱼,能长到70多厘米,但是只有十三四斤。
要知道3年龄的草鱼,食物充足,就能长到70厘米,长到10斤重。
5年龄的草鱼,目前数据是一般78厘米,也就15斤上下,少有破80厘米的。也就是说,草鱼养4年了,身长和体重增长得就很慢了。
野外的草鱼,除非年头特别长,能长到几十斤,不过目前还有超过80斤的草鱼记录。
连邓刚找的水库钓草鱼,也多是20多斤的草鱼,没有更大的。
草鱼
为什么有草鱼、皖鱼、鲩鱼、草鲩鱼、脆鲩等一堆,它们是什么关系
其实草鱼有这么多名字,除了脆鲩鱼特殊点,其他的都是一类鱼。
因为我们国家太大啦,南北习俗也不一样,同样的同喜,南北不同命太正常了。
比如草鱼是通用的叫法,可以算作学名。
在北方草鱼也叫草根,南方叫鲩鱼,比如广东。
那为什么有个皖鱼呢,又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知道,皖是安徽的简称,所以皖鱼就是安徽的草鱼。
为什么安徽要搞特殊呢
因为养殖草鱼从安徽开始的,起初是养在稻田里。
养殖草鱼
其实我国草鱼养殖历史,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古时候是从江河抓鱼到鱼塘养,我国1958年成功进行人工养殖后,草鱼养殖就跟开挂一样,主要还是因为草鱼好吃嘛!
那什么是脆鲩鱼呢有没有脆皖鱼呢
有脆鲩鱼,也有脆皖鱼。
因为脆鲩鱼是广东中山一个养殖户,鱼饲料不足,一直拿蚕豆喂草鱼,结果发现草鱼肉很脆,更劲道。这个现在通常叫脆肉鲩。
当然,安徽人学过去后,就叫脆肉皖了。
脆肉鲩
吃过草鱼水煮鱼的都知道,一般是切块,要是像黑鱼那样切片,草鱼肉多半就散碎了。但是脆肉鲩就劲道多了,不会成碎末。
草鱼好吃,需求很大,所以养殖的很多,一般是南方养殖,因为北方平均气温低,草鱼长得慢,养殖不划算。
尤其是像东北,基本不会养殖草鱼。草鱼不像青鱼,哪怕是在东北,一天到头,连过冬的时候都在进食。到了冬天,草鱼基本就休眠了。
在这么不合适的前提下,自然养殖草鱼就不会有多大的动力。大草鱼更是钓鱼场才会多年养殖,或者直接投放大草鱼。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大个体草鱼越来越难以见到。
参考资料:
辽沈晚报:
三市民合力钓到一尾21公斤重草鱼(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楚天都市报:
三峡发现两米长草鱼骨骼 专家:考古史上最大草鱼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