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期,我分别讲了沙姜和山奈,生姜与干姜,鲜香茅与干香茅,这几种干鲜皆可食用的香料。
今天我们再讲一种更特殊的,他就是南姜。
南姜,又称为芦苇姜,因为他的地上部分和芦苇长得很像而得名。
南姜的外形类似树根,颜色较深,体积较大,味道有点像肉桂,辣中带甜,具有辛呛味。
我认识南姜也是因为冬阴功汤,和香茅草一起搭配使用。
用刀切得时候,根本不像是块状茎,而更像树根,非常的硬,而且纤维化很严重,不容易被切片。
不过资料显示,南姜也有嫩、老之分。
种植超过10个月以上才采收的姜即是老南姜,外皮呈棕红色,也就是很难切片的那种。
而嫩的南姜,表皮是白色的,看着就比较嫩,比较容易被切片。
南姜晒干后,是我们常见的香料,良姜,也是五香粉的调味之一。
其实看网上的帖子,都在说,南姜也叫良姜,不过这里分大高良姜和小高良姜。
这里面看着好复杂,好像是说,大高良姜是红豆蔻的本属,他也是干香料良姜的正主。
而小高良姜就是我们说的南姜,潮汕卤水之光。
无论大高良姜,还是小高良姜,其实都是姜科,而且长相,气味都非常接近,所以我们也很难评判哪个更好。
那么我们还是来聊聊,为什么标题会说,有南姜就不用良姜。
这里我首先是主观的把鲜货定义为南姜,而干货叫做良姜。
我在一段视频中,记录了香料大师刘泉的分享:
南姜在卤汤中起到是定味的作用,也就是凸显主流味型。
要想让卤味更加诱人,无论是飘香还是韵味足,闻起来有刺激食欲的功能,都是南姜发挥的作用。
南姜在配合料包的时候,掌握好香料互补的关系。
再配合新鲜的南姜喷洒高度的白酒,会让卤汤迅速的产生卤汤菌。
卤汤菌的形成,就意味着你的卤汤已经进入良好的状态。
所以在制作卤汤时,有鲜的南姜,就一定不要选用干的良姜。
这里,刘泉大师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卤汤菌,也许很多人会疑惑,哪来的卤汤菌。
就像发面需要酵母菌,做酸奶需要乳酸菌,酿酒需要酒曲菌一样自然,也许一锅好的卤水,真的就有一群活跃的卤汤菌,在帮助我们去异增香。
南姜不光在卤汤中的应用强于良姜,在潮汕人的食谱里,新鲜的南姜也无处不在。
他们把南姜挖出来之后,直接拿到小溪里清洗干净,不用去皮就直接放到石臼里捣碎。
然后按照10:1的配比加入食盐,充分的搅拌均匀,放到坛子里密封起来。
常年都能食用,而且存放越久,这南姜麸的味道就会更香。
而南姜麸在潮汕的吃法也是花样百出的。
炎炎夏日最常见的就是拌水果,各种水果都能跟南姜麸搭配,例如番石榴、酸芒果、青橄榄等等,吃起来酸爽开胃,带着南姜的特殊香味。
潮汕的南姜鸡也特别有名,煮熟的整鸡放凉,裹满一层厚厚的南姜碎,腌制入味,直接切开就能吃。
好了,今天的南姜和良姜,我们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