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组培苗是选用优良荸荠品种,在无菌条件下,取荸荠球茎茎尖部分进行离体培养、诱导、分化、生根等脱毒组培,快繁培育而成的试管苗。组培苗能保持传统品种的优良性状,具有植株生长势强、整齐一致、种苗不带病毒、抗逆性好、大田分蘖力强、大果率高、产量高、品质好、球茎耐贮运等优点。
试验与生产表明,荸荠组培苗普遍比种球种植的增产15%~50%,大果率提高10%~15%,抗病性明显增强。
荸荠组培苗还可大大节省用种量,免除长途调种的麻烦,降低购种成本。
荸荠组培苗
一般一株组培苗经过大田培育后可扩繁15~20倍。组培苗还可长久保存荸荠种质资源,培育出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也是对荸荠优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的最佳途径。
一般马蹄育苗方法有高密度育苗和稀植育苗两种。
一、高密度育苗法
这种方法广泛为湖南马蹄产区所采用,它的特点是:用种量大,苗龄短,苗期管理方便,苗床可利用各种空坪隙地,不需占用稻田。
马蹄高密度育苗一般在移栽前20~25天进行,苗龄最多不超过30天,具体育苗时间依据前作收获迟早而定。
前作是早稻的,一般安排在“小暑”前后育苗,前作是席草田或红花草子留种田的可提早育苗。
在马蹄育苗之前,先要选好、整好苗床。马蹄苗床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树荫下或瓜棚下,以利遮荫防晒,房前屋后的露天场地也可作苗床,但必须用草帘或树枝搭棚遮荫,用篱笆围牢,防止鸡、鸭、鹅和其他家禽、家畜糟踏。苗床要平整,底土不渗漏,床宽100~130厘米,长度可因地形和播种量而定,苗床四周筑一条10~15厘米高的小堤,床内不需泥土。
在整好苗床后便可排种。应注意选用种形圆满,单个较大且均匀一致,无病虫危害,无人为机械创伤的健壮马蹄排种。选好的马蹄种可直接排于苗床,也可以先催芽后排种。
马蹄催芽的具体方法是:将马蹄种置于清水中浸泡2~3夜,再装入箩筐,每天淋水3~5次,保持潮湿,待种芽萌发露白时排种。每亩大田用种量为65~70公斤,单个球茎大的需种量大,反之需种量少。排种从苗床一端开始,一个紧挨一个,但种球不互相重迭,种芽朝上,放平放稳即可。
排完种球后,盖上一层细黄土或过筛的肥沃菜园土,厚度以淹没荠顶即可,如能盖一层拌了人粪尿的火土灰,更有利于培育壮苗。
马蹄排种后苗床应经常灌水,保持其湿润,防止断水干旱。灌水要小心,不要将种球上的细土冲掉。
在马蹄幼苗移栽前5~7天,逐渐揭开荫棚炼苗,使其适应高温强光环境。这种育苗法因苗龄较短,幼苗靠吸收种球内的养分得以生长,不需施用肥料。但整个育苗阶段要注意防止老鼠和麻雀危害。
二、稀植育苗法
此法又叫分株繁殖,其特点是:苗龄长,用种少,成本低,特别是引进数量不多的新品种时,采用此法育苗,可利用较小的种球培育出大量的种苗。
荸荠高稀植育苗应选择泥脚深浅适中、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较好的水田,并于种苗定植秧田之前进行整地,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以供幼苗生长之需。
按照上述介绍的密植育苗方法,将种苗培育成40~60厘米高时,移入到预先平整好的秧田里进行繁殖,苗距150~180厘米见方,每穴种一株,注意不让种球脱落,使植株移栽到秧田乏后仍有种球供给养分。
马蹄秧苗定植后3~5天返青,并陆续发生分蘖,形成新的植株,新植株的侧芽向四周抽出葡匐茎,葡匐茎伸长10~15厘米后,其顶端肉质茎的顶芽,又向上萌生叶状茎,形成分株,分株又以同样的方式发生分枝和分蘖,形成株丛。马蹄分株发生快慢与肥料和气温等因素有关,肥料足,气温在25~30度时,分株发生最快,一个分株约10~15天便可发一档分株。
马蹄,原产于印度。是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们吃的是那呈扁圆形的地下茎。
我国是盛产马蹄的地方,以我国南部的桂林市平乐县荔浦县马蹄质量最好。
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也可以做成马蹄粉,马蹄粉则用来做马蹄糕。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加工成马蹄罐头口味更好。栽培技术:马蹄适宜无霜期生长,全生长期刊10~240天。
马蹄的栽植时期较机动,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种育苗,但以早栽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间发生分蘖和分株,入秋以后结荠。一般小满至芒种栽植的称“早水马蹄”,立冬前后采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称“伏水马蹄”,冬至前后采收;立秋前后栽植的称“晚水马蹄”,采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无霜期长,可以适当迟栽,但最迟应在处暑栽植。
马蹄不宜连作,连作则球茎不易膨大,病害较多,产量低。一般需实行2~3年的轮作。其茬口搭配举例如下:1.马蹄与水稻2.马蹄与茭白3.马蹄与席草整地施肥5月中下旬,大田进行耕耙,一般2~3次,使田土成泥糊状。
最后一次耕地时,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猪厩肥或草塘泥1250~2000千克和腐熟人粪尿1000~2000千克。早水马蹄因生长期长,以施有机肥为主,如以人粪尿作基肥时,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植株徒长,引起病害。晚水马蹄生长期短,要争取在短期内分株发棵,施肥量宜酌量增加,应以速效肥为主,具体施肥量则与前茬作物种类、气温高低和土壤肥瘠不同而有差异。
品种选择生产者可根据用途和栽培目的选择适合的品种栽培。生食鲜销宜选用桂林马蹄、孝感马蹄等球茎个大,味甜的品种;加工制淀粉宜选用高邮马蹄、水马蹄等球茎含淀粉量高的品种;制罐头品种要求球形整齐,平脐,出肉率高,削皮无黄衣,又耐贮藏的余杭马蹄、苏荠。培育壮苗马蹄无论采用分株繁殖,还是球茎繁殖都采用先育苗后移栽,因此,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基础。为培育壮苗,首先应严格做好选种工作,一般在上一年马蹄生长后期,选择群体生长整齐、无倒伏、无病虫危害的丰产田块作为留种田,这称为初选;马蹄收获时,选外形圆整,具有该品种特性,顶芽粗壮,无破损,无裂缝,充分成熟,个体中等的球茎冬贮,这称为复选;育苗前功尽弃剔除带病的马蹄,选出球茎饱满,表皮光滑,皮色一致,球茎较大,顶芽和侧芽键全,芽头粗壮、无伤口和腐烂的球茎催芽,这称为决选。
为了防止种苗带病,在催芽前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8~12小时,取出沥干后进行催芽。催芽方法是:早水马蹄在4月上旬开始育苗,因当时外界气温较低,应在室内或塑料薄膜棚内进行,用窝席围成一圈,内铺湿稻草,将荠朝上,排列在稻草上,叠放3~4层,上盖水草一层。每天浇水保持湿度,10~15天后,开始冒青,芽长到1。5厘米时,除去覆盖草,继续浇水保持湿润。
20天以后,叶状茎开始生长,并有3~4个侧芽同时萌发时,即为催芽结束。早水马蹄用分株繁殖时,为了促进马蹄栽后早发棵,早分蘖,早封行,达到早熟高产,通常采用催芽后田间假植促苗的办法,促进根系粗状发达。其方法是将催芽后的球茎移植于马蹄秧田内,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栽入种球一个,以将短缩茎上发根处连同种荠一并插入土为宜。栽后保持浅水。
如果此外界气温较低,可在秧田设置塑料拱棚内假植。假植后约40天左右,单株分蘖数增加,根系发达,具有分株3~4丛,即可起苗定植到大田。起苗时将全株挖出,并将母株与分株苗分开,选用株高15~20厘米,带有3~5个根叶状茎的分株苗或分蘖苗栽植,注意剔除病菌、瘦弱苗。
种植伏水马蹄的秧苗,可在早水马蹄栽植时,分苗移栽扩大繁殖,或延到5月上旬后排种育苗,这时气温比较高,可不必催芽。晚水马蹄常在早稻收割后栽植,一般都用球茎繁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这时育苗应掌握的关键:一是作好种荠处理。由于种球贮藏时间长,特别是在5~6月份较高温下贮藏,球茎容易干瘪或萌芽,在育苗前应预先进行种荠处理。
其方法是除去顶芽,促其侧芽萌发,并将种荠置水中浸种1~2天,让其吸收,再放在25%我菌灵500倍液中浸种8小时,取出、沥干后进行催芽。二是遮阴育苗。由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需搭设阴棚或用小拱棚遮阴网覆盖育苗。其作法是:先在排种田块上浇1厘米厚的河泥,露出芽尖,上面覆盖稻草或遮阴网,保持土壤湿润。
因为晚水马蹄都采用球茎繁殖,无需假植。种荠排列的球茎距约3厘米。白天遮阴,晚上揭去覆盖物,当苗高10~15厘米时,应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以利秧苗稳健生长。
三是选好苗。当苗高20~25厘米,具有5~6根叶茎时,便可以起苗栽植。在起苗时应选好苗,秧苗不宜过大。否则栽植后不易成活;如果球茎已腐烂,为带菌秧苗应弃去;叶状茎细小,簇生的秧苗,俗称“雄马蹄”,也应该剔除。
马蹄的用种量,种植早水马蹄每亩需种荠15~20千克,而晚水马蹄由于生长期短,栽植密度大,又是直接用球茎繁殖的,种荠又经过长期贮藏后有部分损失,故每亩留种量应较大,需种荠70~90千克。栽植栽植日期,长江流域早水马蹄在6月下旬以前栽植,伏水马蹄在7月栽植,晚水马蹄在7月下旬至8月初栽植,华南地区气候暖和,栽植时期可以略为推迟,但最迟不能过处暑即8月下旬,原则上越早越好。栽植前,要选拔秧苗。
早水马蹄在苗床育苗时间长,秧苗已有许多分蘖和分株,这种秧苗将母株连同分株一并挖出,再将母株上的分蘖和分株一一分开,将根系理齐,然后栽插,栽入泥中12~15厘米为宜;田肥,淤泥层厚,生长期长的可适当栽深,反之可浅栽。栽植时如苗过高,应割去梢头,留叶茎状高30~40厘米,以免栽后被风吹折。晚水马蹄拔秧时,将秧苗连球茎一起小心挖出,洗去泥水即右栽植。带球茎的秧苗,栽植深度以球茎入土10厘米左右为宜。栽植过浅,则分株发生多,结球茎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