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翟家镇引进圈养技术,生态环保又节本增收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任清松张佳君
早在4年前,王营村村两委为发展集体经济,整理了村内四五个废弃坑塘散养了鲤鱼,由于缺乏养殖经验,第一年,鱼染上了疾病,还没等出塘,就死了一多半,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今年,该村在原有池塘内建设了养殖桶,桶内水体和池塘水体连通,用集约化圈养的方式养殖了鲈鱼。
鲈鱼圈养,是件新鲜事儿。这种养殖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环保,可以将养殖尾水回用,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养殖废弃物零排放。同时,圈养还便于精细化管理,可降低鲈鱼病害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成本等。王营村碧园春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德锋介绍,这项养殖技术是由华中农业大学何绪刚教授发明的,获得了国家专利。
张世泉曾养过8年的散养鱼,每当鱼出塘时,他就叫上村民们一起帮忙捞鱼。而如今,他一人管理着16个圈养桶。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捕捞强度大、投喂不精准。而圈养技术节能、省地,一个圈养桶能放3000尾鲈鱼,相当于一亩多的散养池塘,易于捕捞,饲料投喂一个人也能轻松搞定。张世泉说,圈养桶可保持24小时持续增氧,为鲈鱼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圈养桶一年可养殖两茬,每个圈养桶产量约4000斤。一个圈养桶的总产值达8万元,可赚3万元。王营村这些圈养桶,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目前,已经注册商标‘宅家味道’。接下来,我们将提高这一项目的综合效益,以点带面,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镇党委书记张万里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