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的临近,各地冬小麦主产区的麦收大幕已正式拉开。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南起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北到河北北部,西至陕西、山西,东到江苏、山东的广大冬小麦主产区,将陆续迎来三夏麦收。
笔者老家河南漯河,这几天小麦也开始收割了。以前笔者小时候割麦子,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那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连那种只能把小麦秸秆割倒的收割机都很少,人们只能自己用镰刀割麦,再运到打麦场去晾晒、碾压脱粒。因此那时候每到割麦,村里的小学都要放假,好让老师割麦,学生们也能帮自家割。
据网友反映,在河南舞钢市,当地割麦子一亩地现在要80块钱;在湖北荆州,当地割麦子每亩地要70元左右;在安徽淮北,现在割一亩地收费80元,去年是60块。如果出现了小麦倒伏,那么收割价格就会更贵,因为割起来更费事还要多花时间,往年割倒伏的小麦,一亩收费就要80块,现在已经涨到了100块一亩。
首先影响最直接的是油价。收割机除了购买的成本,在使用当中最大的成本就是柴油了。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汽油柴油价格不断上涨,除了有一两次下调之外,汽柴油价已经经历了十几次的上调。拿0号柴油来说,目前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价格,普遍在每升8.35元上下。而去年麦收季的6月初,0号柴油价格普遍在每升6.3到6.4元左右。也就是说,今年柴油价格比去年这个时候,每升足足上涨了2元。油价大涨,收割机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其次,疫情也影响到了收割价格。各地收麦子,不可能只依靠本地的收割机,每年都会有外地收割机跨区作业,以河南籍的最多。今年受疫情影响,收割机跨区作业除了需要跨区作业证以外,机手更需要经常做核酸检测,每到一个地方割,就要查看检测证明,有的地方是24小时有效,有的是48小时;有的地方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有的农机手担心突发疫情被隔离、被管控,跨区作业转运途中受阻,不愿意出门跨区作业。跨区收割受到影响,本地收割机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
再次,物流成本增加,也会影响收割价格。由于多地管控,物流成本增高,机具及零配件购买维修成本增加,这个增加的成本也会反应在收割价格里。
与此同时,收割机机手的工资待遇上涨,导致人工成本也在增加。很多收割机都是老板雇的司机,老板给开工资的,每年都要涨一些工资才能留住人。
以上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收割价格的上涨。对农民来说,也只能接受,毕竟现在再用镰刀割麦,然后去脱粒,一亩地省七八十块钱,却要多耽误很多时间,得不偿失。只有地块特别小、收割机无法下地的小麦,才会自己割,其他的只能依靠收割机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