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但凡是市场上有需求且高价的农产品,总会有人去钻研如何养殖,一旦养殖成功了,不仅能赚取很大利润,还能卖技术。但是久而久之,养殖技术也就透明化,投入的人也更多,价格就会维持在某个相对稳定区间,甚至会由于跟风投入的人太多,供给量暴涨而价格暴跌。往往是第一批养殖的人,总能先尝到甜头,赚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对于养殖户来说,依靠新兴养殖项目来赚取暴利的现象,可能在今后不容易再出现,尤其是内陆地区的人们。因为2022年初的禁野令发布之后,将很多已经成熟的特种养殖项目打入了冷宫。如今还能看到的具有食用价值的特种养殖,除了兼具药用、宠物或其他特殊领域需求外,能食用的似乎只剩下规定模糊的昆虫类,比如知了猴、菜虫、蚂蚱等。
在20年初的几个月,对于特种养殖户来说是很煎熬的,有的人在等待解禁的可能(如蛙类养殖户,直到5月底才有明确的结论);有的人经历的虚惊一场(如甲鱼,龟类的养殖户,最早一批被归类为水生动物);也有的人早早被判定结局,苦等退养补贴(如竹鼠、蛇类等养殖户)。
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很多养殖户选择了转型,在猪、牛、羊、鸡、鸭、鹅等常见且需求量大的项目中做选择,而也有一些养殖户选择了竹虫这个新兴养殖项目,尤其是在两广地区,曾经竹鼠养殖量最多的地方。
其实在2年(2022年)前,竹虫在两广地区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但由于人工养殖一直没有成功,市场需求就只是拉高了售价而已。农民辛辛苦苦去竹林里面抓到的数量,也十分稀少,因为竹虫本就是竹林中的一种害虫,被称为竹蛆,依靠吸食竹液而生,并且只生长在竹龄2年以下的竹子上,寻找起来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有些人会对竹林进行管理,减少竹虫危害的发生。由于野生竹虫的供给量有限,2年前的竹虫一直是高价(一斤上百元很普遍)但没人养殖的状态。
巧合的是,在19年人们终于实现了竹虫的规模化养殖,而且20年又遭遇疫情,原本属于野味的市场份额一下子就空缺了出来,被竹虫趁机打入。20年下半年,两广地区(尤其是广西)很多人投入到竹虫的养殖行列,形成跟风的势头。
相比于其他牲畜和禽类的养殖,竹虫的养殖周期在30天左右,而且养殖环境的建设难度低成本也低,喂食以甘蔗、椰子皮等为主,整体来说只要学会了技术,养殖竹虫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并不算下重本的项目。
在投入养殖户的人看来,不论是尝试还是寄予厚望,都算是能承受得起的损失。也有一些网友担心自己养了没有销路,辛苦付诸东流,其实在广西很多地方都是有人专门收购的,不过其他地方想养就得慎重了,毕竟销售出去才能变现,不然都是亏。如今竹虫的收购价格在60元/斤左右,虽然有所下滑了,但之前一些特种养殖被禁之后,释放出来的市场空间太大了,使得如今竹虫大量被跟风养殖后,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