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截图
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特写了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院士的手,这是50年如一日奋斗在水稻育种第一线的手,因长期受阳光暴晒、风雨侵蚀、禾叶边齿锯咬等摧残,变得黝黑、粗糙、皴裂。然而,正是这粗壮有力的手为人民牢牢地守护着粮食安全,不禁令人泪目。
1972年冬,谢院士历经千辛万苦,跨过琼州海峡,到海南岛追逐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的梦想。住在堆放着棺材、农具、化肥、剧毒农药的库房里。弯弯曲曲树枝丫拼凑的床板,如搓衣板般起伏不平,被太阳肆虐了一日的身板,晚上还要默默承受严酷的家法。随之,老鼠在身边肆无忌惮地游窜,剧毒农药浓烈的味道浸入每一条神经,蚊虫翅震声如小型飞机般嗡嗡响,毒蛇不时前来客串……他原本可以安稳的日子,却被弄得劳筋劳骨,险象环生。
炼狱般的环境,丝毫吓不倒他,压不垮他,逐梦的意志如五指山坚磐,巍峨不移。每年,他像候鸟一样,冬天从福建飞往海南。为了节省时间,他十个春节未回家与家人团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育成了汕优63杂交稻良种,其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优势显著,扫去杂交水稻不被看好的阴霾,迅疾在全国推广,连续16年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累计种植近10亿亩,增产700多亿公斤。其中1990年种植面积居然1.02亿亩,占了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42%。东南亚多个国家纷纷引种解了饥荒,敬奉此稻为神稻。
在巨大的成果面前,他毫无沾沾自喜之情,却一次次疾呼呐喊,恳切希望同行和自己一起打败自己。因此,一边对同行悉心传授,毫无保留。一边手把手教授年轻人,培养研发梯队;对自己要求继续爬山涉水,将双足深深插进稻田里,俯身把双手伸向阳光与风雨,选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屡次创造高产新记录。其中抢眼的超级杂交稻Ⅱ优明86、优质杂交稻宜优673,迅速得以大面积推广。
国家重视,科学家努力,人民辛勤耕作,只占世界9%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的奇迹。然而,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世界一些地方每天还有饥饿。他选育的优良品种已在非洲推广种植,喜获丰收。
世纪百年变局和新现的极端气候,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谢院士广开思路,下大气力研育再生稻,实现了在头季稻收后60日,再收一季,产量超过千斤,扩展了相当面积稻田,而且省工、省肥,不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也助力了乡村振兴,进一步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同时,他带领团队向陈化难题进攻,经过不懈努力,粮食抗陈化成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再立新功。
已经82岁高龄的他,仍毫无停一停、歇一歇的念头,即使今夏超过40度的极端炎热日子里,他也不肯错过生产时机,毅然决然地走进稻田里,任太阳肆虐出的汗水肆意流淌,俯身张开双手专心致志地选育水稻良种。
有人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一些爱美者为了给手保颜养颜,想方设法减少手的劳作与涂抹各种护手保养品的功夫齐下。然而,任何休养和涂抹任何奢华著名的护手保养品,也抗不住逐渐老去的自然规律。谢院士栉风沐雨劳作的手却告诉人们一个真谛,劳动创造的手,才是美的;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手,才是永恒的最美。
~请点击打开以下蓝色《央视新闻链接》看深度报道:
央视新闻链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