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庄稼、蔬菜、水果等,虫害是农民的心头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而邓李乡孙寨村村民孙江甫反其道而行之,摸索豆虫养殖,不仅种豆得豆,还收获了效益可观的豆虫,走出了一条别致的养殖+种植新路。
4月3日,带着好奇,笔者走进邓李乡孙寨村的田间地头里,孙江甫家的温室大棚在绿油油的麦田里格外显眼,身穿蓝色短袖的孙江甫在大棚外迎了上来。
孙江甫一个猫腰就钻了进去。跟着孙江甫进入温室大棚内,笔者看到,地上种着一排排十几厘米高的黄豆幼苗,豆虫的虫卵则在一个保温箱里存放着,挂在棚内的温度计,刻度线定格在43摄氏度。
豆虫虫卵
孙江甫介绍:这个季节种植的黄豆是反季节农作物,必须在大棚内培育,而且温度湿度都要把握好,只有黄豆长势好了,豆虫才能吃得好。
讲起来头头是道的孙江甫,养豆虫其实并不是他的老本行。今年48岁的孙江甫之前在邓李乡从事电动车销售行业,由于近年来电动车市场趋于饱和,生意也是不温不火。想转行的他,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了解到江苏连云港那边的人有吃豆虫的饮食习惯,而且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很有发展前景,这让头脑灵光的他迸发出了养豆虫的想法。和亲戚朋友商量后,都觉得项目不错,家里人也十分支持。
孙江甫先后到漯河、安徽、江苏连云港等地实地考察,用了半年的时间,逐渐学会了豆虫养殖技术。通过学习,孙江甫发现小豆虫简直就是个宝——豆虫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对身体有益的氨基酸等,属于完全蛋白质,比肉类、鱼类、植物类的蛋白质更适合人们的身体需要,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不少城市人追求的高营养绿色食品。
去年,信心十足的孙江甫收完小麦后就流转了十几亩土地,种大豆、铺防虫网、挂粘蝇纸孙江甫精心照料着十几亩黄豆地,跟别人家种的豆地比着,孙江甫家地里的设备显得格外高级。
孙江甫给笔者算了一笔养殖豆虫的经济账:大棚一亩地前期投资10000元,可用5年。豆虫每年可养殖两到三茬,每茬35天至40天的养殖时间,可收豆虫100斤以上,按每斤保底收购价48元至60元计算,每亩大棚豆虫一年的毛收入就可达1万多元。另外,豆虫不仅可以当商品,还可以用来育卵,当作下一茬的虫苗,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成本。
豆虫虫苗
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孙江甫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种植、养殖技术。下一步,孙江甫打算把养殖规模扩大到30亩,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免费向乡亲们传授养殖技术,大家一起合力把豆虫养殖扩大成一条产业链。
作者| 张艳杰 吕浩
编辑| 赵贝贝 梁一平
关注叶县今朝,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叶县
通读此文,您有何感想
欢迎参与下方评论
叶县今朝 权威发布
长按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走过路过【在看】不要错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