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干燥块茎,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
一、特性特征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0cm。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cm。叶从块茎顶端生出,幼苗常具单叶,有短柄。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或棕色珠芽,有时叶端也有一枚,卵形。花期5-7月,果熟期6-9月,浆果成熟时红色。
二、栽培要点
1.种茎处理
种茎播前消毒处理。方法为:将前一年储存在阴凉处的种茎,用浓度为5%的多菌灵溶液,进行喷雾消毒,轻翻种茎,使消毒液与种茎充分接触。注意:要戴上手套,做好自身防护。消毒后的种茎,用塑料布包严,放置12小时左右,然后,移至阳光充足处,晒3-4个小时。
2.选地整地。
选择湿润且排灌方便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地块。翻耕土地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土杂肥25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0-50公斤作基肥,或用氮磷钾混配肥60-80公斤作基肥,深翻20cm,耙细整平,作1.2-1.5米宽的高畦,畦间播种玉米。
3.种植方法。
①繁殖
主要用块茎和珠芽,种子亦可繁殖。A.珠芽繁殖:母块茎抽出叶后,每一叶柄下部或叶子基部能生出1个珠芽。当珠芽成熟时,即可采摘作种用。B.小块茎繁殖:萌生出的小块茎也可作种。在收获时,选取直径0.7-1cm的小块茎作种,拌湿润的沙土,储藏于阴凉处,以待播种。C.种子繁殖:播后3年才能收获,生产中很少用。
②种植
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以春种为宜,且春种愈早愈好,最迟不超4月20日。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播为宜,先在畦上按行距15-20cm开4-6cm深的沟,将块茎植于沟中,株距3-4cm,每亩用种量约50-150公斤。播后盖腐熟农家肥,然后施腐熟人畜粪,最后盖土与畦面平,覆土不超过2cm。栽后土壤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土壤干燥时,需及时浇水,以利出苗。
三、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苗出齐后,应及时清除杂草,行间用特制小锄浅锄,深度不能超过3cm。株间草宜用手拔除。
②施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中期,尤其是小满前后,应喷施珠芽肥,如磷酸二氢钾,人畜粪水等。小暑前还可追肥1次,生长后期可以不追肥。
③培土。6月以后,叶柄上的珠芽逐渐成熟落地,种子也陆续成熟并随植株的枯萎而倒地,于6月初和7月中旬应各培土1次。取畦沟细土,撒于畦面,厚约1.5-2cm,盖住珠芽和种子,然后用铁锹拍实。
④灌溉排水。半夏喜湿润、怕干旱、忌高温、畏强光。常间套高杆作物玉米、高粱,如遇久晴及干旱,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注意开沟排水。
⑤摘蕾。除了需要种子繁殖以外,生长期抽出的花蕾应全部摘去,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地下部分的肥大。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叶斑病
表现症状:发病时叶片上有紫褐色病斑,后植株渐渐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2次或3次。目前习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②立枯病
表现症状:多发生在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严格选用无病菌新土配营养土育苗;苗床土壤处理可用40%亚氯硝基苯和41%聚砹·嘧霉胺混用,比例1∶1,或用38%恶霜嘧铜菌酯,每亩用量25ml-50ml,均匀喷施于苗床;实行轮作;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
③块茎腐烂病
表现症状:多发生于长期积水处,发病后地下块茎腐烂,地上部分枯萎。
防治方法:多采用开沟排水进行防治。
2.虫害
①蛴螬
表现症状:蛴螬幼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咬食旱半夏的块茎,
防治方法:播前辛硫磷拌种或用50%的辛硫磷溶液喷雾,每5-7天1次,连续2-3次。
五、采收及加工
1.采收
块茎和珠芽繁殖的半夏在当年或第2年采收;种子繁殖于第3年采收。春秋两季均可采挖。选择晴天,浅翻细翻,将横径0.7cm作药材或留种。过小的留于土中,继续培植,次年再收。
2.加工
收获的半夏,堆放室内10-15天后(夏天气温高时间应缩短)去皮。先将半夏分为大、中、小三级,分别盛入箩筐,每筐只装一半,放在流水处,除去外皮,半夏洁白时停止冲洗。操作时,如用手摸半夏,过后需擦姜汁或菜油,以免中毒。现在大面积种植多采用机械脱皮,晒干或烘干为成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