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亦称日本分体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啮齿类以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特征是慢性结节性肝炎和消化不良。以下是羊日本血吸虫病介绍以及羊日本血吸虫病怎么防治
病原介绍
日本血吸虫呈线状,雌雄异体。雄虫呈乳白色,大小为10~20毫米×0.5~0.55毫米。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在口吸盘后方不远处。雄虫体壁自腹吸盘后方至尾部,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沟。雌虫居于此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交配产卵。有睾丸7个,在腹吸盘后下方排列成单行。雌虫较细长,大小为15―26毫米×0.3毫米,呈暗褐色。虫卵为椭圆形,大小为70-100微米×50-65微米,色淡黄,无卵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卵内含有毛蚴。
流行病学
日本血吸虫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主要危害人和牛、羊等家畜。除人体外,有31种野生哺乳动物、8种家畜可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这种吸虫的发育必须通过其中间宿主――钉螺的参与,否则不能发育、传播。
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较轻,多呈慢性经过,表现颌下、腹下部水肿,腹围增大,贫血,黄疸,消瘦,幼羊发育停滞。影响母羊受胎并可引起流产,如突然感染人量尾蚴时,才呈急性发作,表现腹泻,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解剖
主要病理变化为虫卵结节,这是虫卵沉积十组织中所致。眼观肝脏表面或切面有粟粒大至高梁米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小结节。严重感染时,肠尤其是直肠病变明显,可见虫卵或幼虫沉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可见呈合抱状态的虫体,静脉血管壁增厚,有血栓形成。
确诊方法
日本血吸虫病的生前诊断要靠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病原学检查常用的方法为粪便虫卵水洗沉淀法或毛蚴孵化法(将水洗沉淀物置于三角瓶中,加清水至距瓶口约1厘米处,在20℃~30℃条件下,每4~5小时观察毛蚴在水上层的活动情况),此外也可取直肠黏膜做压片检查虫卵。血清学试验有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理学检查对死后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治疗方案
1.吡喹酮:绵羊30-5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2.硝硫氰胺(7505):4毫克/千克体重,配成2%-3%注射液,静脉注射。
3.六氯对二甲苯:200-3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综合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燥,避免到有中间宿主钉螺存在的地方放牧。加强饮水、粪便的管理,粪便堆积发酵。
羊日本血吸虫病介绍,羊日本血吸虫病怎么防治就是以上的内容了,希望本文对你所有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