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燕鱼是一种性格比较温和的观赏鱼,它们对水质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一般在弱酸性的水质中生活,是比较适合新手饲养的一种观赏鱼。那墨燕鱼怎么养呢下面就跟我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墨燕鱼的养殖方法 适合水温 24-27℃。
水质要求:总硬度(gH):3-6dGH,酸碱度(pH):6.5-7.0 投饵 (1)觅食习性: 神仙鱼的饲养水温一般是控制在24-28℃之间,在这以温度范围内,神仙鱼的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它不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神仙鱼的饵料有鱼虫、水蚯蚓、纤虫、黄粉虫、小活鱼、颗粒饲料等。神仙鱼品种繁多,大小悬殊,因此不同品种神仙鱼的饵料选择也不同。对于体长在 3-12厘米的神仙鱼,其饵料主要以龟虫为主,以水蚯蚓、红虫、黄粉虫为辅。
对于体长在12厘米以上的神仙鱼,龟虫个体小,适口性差,应选择个体略大的饵料,主要有红虫、水蚯蚓、黄粉虫、小活鱼等。神仙鱼多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小型品种也可驯化为以颗粒饲料为主,而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鱼类很少。 (2) 投饵次数:神仙鱼的投饵量应根据鱼体大小和数量多少来决定。
家庭饲养神仙鱼,一般每天只需投饵1-2次,其投饵量以5-10分钟内吃完为宜。大批量饲养神仙鱼时,每天需要投饵2-3次;繁殖时期的种鱼,-般每天投饵3~4次。由于神仙鱼体型较小,食量有限,每次投饵量以7-8成饱为宜,增加投饵次数叮促使龟类生长迅速。
神仙鱼的大部分品种,其饵料以龟虫为主。当饵料以伍虫为主时,其投饵量控制在lO-30分钟内吃完。当饵料以水蚯蚓为主时,其投饵量控制在 5-10分钟内吃完,每人投饵2-3次,投喂的水蚯蚓要漂洗干净。
当饵料以小鱼虾为主时,原则上应多餐少喂,神仙鱼更换新饵料时,投饵量要由少逐渐增多。神仙鱼在运输前,要停饵l~2天。 墨燕鱼的繁殖 一、种鱼首先,选种鱼时,要选健康的、色彩对比强烈艳丽、体形好的小鱼,从小养大。关于“残疾”问题,要一分为二去看,有些残疾是要在选鱼时就坚决避免的,如:身体歪斜,头、咀变形等;但一般的外伤,鳞、鳍破损等,是小毛病,不会影响到繁殖的质量。
养种鱼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加大换水量,以少次多换为好;可以掌握在三天一次,每次30%;其目的在于刺激鱼的代谢功能。 二是要注意防病防虫,燕鱼一旦发病,是不好治的,主要是不赖药,要以预防为主。燕鱼最大的病害是体内虫和肠炎,新鱼稳定后,先要喂药饵驱虫,第一次在稳定7-10天时,以后两个月一次,每次连喂三天,每天喂一次就可以了。预防肠炎也用药饵,每月一次,每次二天。
小剂量用药是不会影响繁殖的。 三是要坚持饵料的多样性,避免单一,防止种鱼营养不良。 四是要避免高温饲养,一般控制在25-26℃为好,高温对繁殖和种鱼的寿命都不利。种鱼养好了,配对是很容易的,就让他们自然配对好了,不必太苛求。
自然配对一般发生在6、7个月大时,但配对不等于就要繁殖,还要再等1、2个月才行。如果想定向繁殖,也可以两公一母混养,强制配对,时间掌握在6、7个月大,发现有自然配对现象时,成功率在90%左右。 墨燕鱼的繁殖周期 关于燕鱼的成熟期的问题,有些资料说是6个月,也有说是10个月的;因不同品种和个体而有所差异,但多数是8个月;而公母间的差异不大,基本上是同步的,只有极少的公鱼会晚一些,有母鱼产两次卵,而公鱼不能受精的,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如果遇到了也不用急,等几天就是了,没有什么损失,因为燕鱼是极高产的品种.关于燕鱼的繁殖周期和产卵量的问题。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燕鱼的繁殖周期并不明显,他们一旦进入成熟期后,就会不停的产卵,并无季节性可言;在一年中会有二、三次间歇,每次30-40天不等,应该是种鱼的恢复期。在产卵期,两次产卵之间的间隔也不固定,少的只有5天,多的有15天,但多数是8-10天,一个产卵周期能产15-20窝左右,每窝的产卵量大约是400-600粒。从开始产卵到第三、四窝时,产卵量达到最高峰,大约从第四个产卵周期开始产卵量逐渐减少,但这种减少并不十分明显。
有记录一对墨燕的产卵情况,他们是8月份开始产卵的,从10月13日产卵开始记录,他们于10月13日下午、22日下午、27日下午、11月3日下午分别产下四窝卵,时间间隔分别为:9天、5天、7天,每窝产卵量在600粒左右;每窝卵都是48小时孵化,第7天下板。繁殖环境:繁殖缸50*35*40,上过滤,水温27℃,PH7.0,硬度10.0;用10*25厘米的绿色塑料产板,放置角度10度,离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卵在孵化桶中人工孵化;喂颗粒饲料和自制汉堡;繁殖缸三天换水30%,直接用的自来水。幼鱼喂丰年虾幼虫,成活率在95%以上。
黑神仙鱼,又称黑燕,墨燕。这是神仙鱼的变异种,经人工选育稳定了遗传性状。
体型与神仙鱼相似,鳍翅鳍形较宽短,如燕似蝶,全身墨黑。
有的黑神仙鱼,在尾鳍基部出观一条垂直透明的方格,非常美观别致。黑神仙鱼性情温和,泳姿姗姗,高贵典雅,深受人们喜爱。但较神仙鱼难养,对水温、铒料和环境的要求高一些,饲养中要细心。鱼性情温和,举止文雅,爱在水的中层游动,常停在水中不动,习性好静,最好单缸饲养。
对水质没有严格的要求,喜欢弱酸性的软水,神仙鱼可在20℃的水温中生活,但水温长期偏低,生长不好且易病,以26℃左右最适宜。经常换以经晾晒的新水,可减少患病机会,喜食细小的动物性饵料。要求水体宽大,水质清洁,氢离子浓度39.81-316.3nmol/L(PH6. 5-7.4),有阔叶类水草和光线照射(但阳光不能直射)的环境。
喜食丝蚯蚓等大个新鲜活饵料。性格文殂,游动轻盈潇洒,常忽升忽降,忽进忽退,忽隐忽现,出没于绿草丛中。养殖燕鱼不可喂太饱。
燕鱼很能吃,不要把燕鱼的肚子撑得鼓鼓的,小时候长得很快,大了就容易腹帐,很容易死的。
潜水艇通常都单独饲养,一是其较凶猛,喜欢攻击弱小鱼,特是像孔雀这样的长尾鱼;二是其体型独特,和其它鱼,如孔雀合养会在视觉上显得极不协调。 首先,定期清洁基底层,减少水族箱内的废物量,减轻过滤系统的负担。
其次,是要密切注意温度,检测溶解的氧气和氨的水平,观察鱼的食欲和生物过滤器。
要注意的是温水鱼水族箱是必须定期过滤的,还要定期检测水质、水温、氨和亚硝酸盐。对于海洋鱼水族箱,当比重上升,水面下降的时候,表明水分因为蒸发而丢失,这时应该添加去氯离子水。并且要清洁水族箱玻璃,定期置换荧光灯管,保持光照亮度,尤其是在养有光合作用的无脊椎动物的水族箱中更应该注意。并且还要检查所有的设备,如加热器、恒温器、过滤器等。
(3)食物管理。所提供的食物必须要适合所养的鱼种。高质量鱼食的蛋白质含量高,能为鱼类提供能量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氨基酸。
如果鱼食的大部分能量由糖类供应,鱼类就不能很好利用,便是低质食物。 按照日常所需,将鱼大致的分为杂食类、肉食类和草食类。大部分的观赏鱼属于杂食类鱼,它们最适宜喂养。
吃的来源于动物和植物的食物。肉食类鱼常为掠食者,可以分为小掠食者和大掠食者。比如像非洲红宝石是—种小掠食者,它是吃昆虫和鱼内脏;海鱼中也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小掠食者,比如像一些神仙鱼,主要吃的是海绵。
大掠食者会吃更大的掠食对象,比如红尾鲇和七星刀,它们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纤维成分相对少,像地图鱼就不能给吃莴苣叶,因为它们捕食小鱼。淡水鱼包括棘甲鲇科,海水鱼中刺尾科家族大部分鱼属于此类。这些鱼吃能量相对较低的食物,比其他的鱼类食物中需要的纤维含量更高。一些更大的鳅类喜欢吃木头,现在还不清楚它们是需要更多的纤维,还是其他的物质。
如果不提供这类食物就会导致鱼类消瘦并且容易得病,最后导致死亡。 5.主持人:适合观赏鱼的食物有哪些 专家:以下六类适合观赏鱼的食物: (1)冷冻食物。为无脊椎动物,如片状或粒状的食物。也有冻鱼,比如沙丁鱼。
其它的混合食物含有植物成分。一些食物经过r射线照射,会杀死食物中的寄生虫,简单的冷冻做不到这一点。从营养角度讲,这些食物与新鲜食物无大区别,解冻后可将它们作为食物。 (2)干食物。
干食物常为冻干的无脊椎动物,多为蚯蚓,这些食物比较安全,从营养角度看,这些食物可能缺乏一些成份,但却丰富了食物类型。 (3)活食。活食的运动会刺激除了病重的鱼之外所有鱼的食欲,活食也可以刺激鱼的繁殖。
活食的营养可能不均衡,食白虫可以导致鱼肥胖,所以要轮流提供各种活食以避免该后果。一些野生活虫可能是疾病的宿主,因此,最好喂养人工培育的活食,比如盐水虾等。由于大部分观赏鱼吃片、球状或者冷冻食物,吃活食有患病的危险,最好避免吃活食。
因此,最好避免吃活食。除非喂养需要活食的鱼种,比如海马或者海龙。 (4)干食。冻干的蚊子幼虫也可以作为食物一部分。
粘成片状的食物可以将鱼吸引到水面来进食。片食是中小型鱼最常用的食物。下沉的颗粒食物适合喂位于底部的鱼,比如老鼠鱼。
(5)新鲜食物。锦鲤喜欢褐色面包,掰成碎片或者将一整片扔入池塘中。将卷心菜叶作为食物纤维来源,撕碎,使鱼吃起来会方便。豌豆为草食性和杂食性鱼提供了很丰富的植物蛋白。
(6)冻干食物。冻干食物是给鱼提供营养的极好方式,这种食物与天然食物非常相近,是一种方便的喂食形式。 6.主持人:观赏鱼有哪些常见疾病 怎样养殖观赏鱼专家: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是四类主要的感染性病原。
寄生虫病可以大致分为微小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以及比较大的蠕虫和甲壳纲动物。还包括人和动物共患的疾病,但这是罕见疾病,对养鱼者的危险较小。 (1)感?。
1、水质饲养燕子鱼需要保持干净的水质,平时换水前,需要先将电源拔出,然后将鱼缸内壁的脏物用吸管吸出,之后换掉三分之一旧水,保持一周至少换两次水频率。2、水温饲养燕子鱼适宜的水温在24~28度之间,且应将水质的情况调整为弱酸性软水。
在换水时也应将水温差控制到最低,以免引起燕子鱼不适或患病。
3、喂食通常小型燕子鱼一天投喂次数大概控制在两次左右,每次最好能在5分钟内吃完。而体型较大的燕子鱼,一天大约喂食2~3次,基本只喂食红虫、水蚯蚓、丰年虾等活性饲料即可。
您好!以下为我的拙见:>燕子鱼很难养的,很娇气,要求温度和食物,还有很多. ——————————————————————————– 燕鱼又叫神仙鱼,很好养,我已养了10几年的燕鱼。看来你是初养燕鱼,我来告诉你几个要点,如果你想养好(墨)燕即黑燕鱼更应该这样做: 1,把鱼都扔掉 2,鱼缸消毒,用盐就可以。
3,换新水放四到五天,加温25度左右。
4,这点要注意,买的鱼要没病,放到鱼缸里时袋中的鱼温度要和缸里的水的温度一致(把鱼袋放到缸里一段时间) 5,不要喂鱼虫,喂干饵。 6,不要勤换水。养一段时间掌握住规律以后就好了,很好养。 时间一长你就知道了。
——————————————————————————– 神仙鱼的形态特征 神仙鱼又名、燕鱼、天使、小神仙鱼、小鳍帆鱼,丽科鱼属,原产南美洲的圭 亚那、巴西。 神仙鱼长12-15厘米,高可达15-20厘米,头小而尖体侧扁,呈菱形。背鳍和臀鳍很长大,挺拔如三角帆,故有小鳍帆鱼之称。从侧面看神仙鱼游动,如同燕子翱翔,故神仙鱼又呈燕鱼。 神仙鱼腹鳍已演化成触须,色白柔软,长如流苏。
尾柄短,尾鳍后缘平直,上下端略长。胸鳍无色透明,体表基调色为银白带黄,腹部银白,背部淡金黄色,体侧各有4条黑色粗纹,第一条穿过眼眶,第二条在背鳍和臀鳍基部前缘第三条从背鳍末端至臀鳍末端,第四条在尾柄基部。眼部黑眼珠外圈虹膜呈红色,上有一黑色细绒条。
神仙鱼性格文静,动作潇洒,在水中忽升忽降,忽进忽退,飘若神仙,以其奇特的体形、优美的泳姿、高雅的色彩,被誉为“观赏鱼中的皇后”。 神仙鱼的饲养要求 神仙鱼性格温和,游姿优雅,饲养也不困难。它要求饲养箱宽大,并要种有阔叶型水草,每天能有几小时的光照。神仙鱼对水质无严格要求,喜生活在pH6.5-7.0的弱酸性软水中,适宜温度26-30摄氏度。
我主张是用红虫加血虫,不喂线虫。特别是繁殖的种鱼更不能用线虫。还有,有的鱼友用汉堡,也很好,我只所以不用,是因为我太懒,不爱做而以。只要每天喂两次,早上一次,缸中要有点剩饵,以能吃到中午为宜。
晚上喂一次,以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每天晚上换水一次(1米缸换出两盆水就可以了!换入的水困一天就行!),你就可以把它们养的非常的好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喂那些什么贴片,小粒之类的成品鱼食,别人我是不知道,我有一个缸,用了半年,鱼到是没死,但就是没有长过。 神仙鱼喜欢经晾晒过的新水,经常换水会减少其患病机会。 神仙鱼不择食,但喜食蚯蚓等较大的鲜活饵料。神仙鱼可与其它品种的热带鱼混养,但不能与虎皮鱼同缸,因虎皮鱼会咬神仙鱼的臀鳍和尾鳍。
神仙鱼的雌雄鉴别与繁殖 神仙鱼的雌雄较难区别。一般地说,雌鱼头顶平滑,雄鱼头顶稍凸起;雌鱼腹部膨大,雄鱼腹部正常;雌鱼各鳍较雄鱼为短。 神仙鱼属卵生鱼类,10月龄进入成熟期。
神仙鱼有“自由恋爱”,自找陪偶的习惯,如违其意愿,硬性“拉郎配”,往往会导致繁殖失败。故在神仙鱼进入繁殖期后,要注意观察,如发现两条鱼经常在一起游动、摄食,肛门下垂突出,就要将其捞入事先准备好的繁殖缸内。雌雄鱼都发情时,雄鱼下腹部可见一根很细的输精管申出,颜色颜色为浅白色或黄白色,长约0.5-1毫米。
雌鱼腹部会膨大起来,同时下腹部会申出长约1毫米、且较粗的输卵管来,颜色同雄鱼一样。 神仙鱼爱将卵产在宽叶水草的叶子上,如无水草,可用一块毛玻璃(或不锈钢片、琉璃瓦片、塑料板)放置缸底,使其与缸壁成45度角,作为产卵附着物。此时,雌雄鱼双双会用嘴清扫毛玻璃板,俗称“舔板”,1-2日内雌鱼便会将卵产在板上,雄鱼随之排精使卵受精。如此反复多次,数小时才完成。
每条雌鱼每次繁殖可产400-1000粒卵。 产卵结束,雌雄鱼有共同护卵的习惯,它们轮流用胸鳍在卵上扇水,为受精卵提供氧气,使其孵化当发现有未受精的白卵时,雌雄鱼均会用嘴将其清除干净,不要误以为在吃鱼卵。 神仙鱼的繁殖用水,一般以pH6.5-7.4,硬度为7-10为宜,适宜温度27摄氏度。
受精卵经过2天时间即可孵化成仔鱼,刚孵化出的仔鱼不会游泳,靠吸收卵黄囊继续发育,要在附着物上停留1周时间。在这期间,亲鱼一直在保护着仔鱼,如发现有仔鱼掉入缸底,亲鱼会用嘴含起送回附着物上。雌雄亲鱼在护理鱼卵和仔鱼过程中有时会互相厮打,如发现这种情况出现,应将雄鱼捞出,让雌鱼单独护理。 仔鱼孵化出1周后“下板 ,游泳觅食,由亲鱼带领着成群活动。
亲鱼在护理仔鱼期间,绝不能受惊动,否则它们会吞食受精卵或仔鱼。再经过1周时间,可将亲鱼捞出另养。仔鱼开食时以喂”洄水“为宜,7天可喂小型鱼虫,满1月龄后,可与成鱼喂同样的饵料饲养。
神仙鱼的品种 神仙鱼经过人工杂交培育,形成了许多新品种。主要有:金头神仙鱼,其全身灰黄,没有明显的黑粗纹,额?。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