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影响猪正常生理活动的应激源日趋增多,动物受应激源作用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性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综合症。如苍白性松软渗出性猪肉、干燥坚硬色暗猪肉、成年猪背肌坏死、猪的急性胃溃疡、猪咬尾症等。可见猪咬尾症为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病理表现。
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在占有睡觉面积和抢食中,常出现以大欺小现象。
环境
(1)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
(2)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的蓄积;
(3)天气突变;
(4)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
(5)光照过度,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
(6)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于是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等都会诱发咬尾症;
营养
(1)如缺乏蛋白质饲料和粗纤维过低均可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2)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份不平衡,如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协调,均可出现咬尾症;
管理
(1)在猪群中社会地位低下者不能得到槽位;
(2)猪群密度过高及同栏猪头数过多、秩序混乱;
(3)槽位及饮水器不足、地面喂食;
(4)猪活动频繁,无法充分休息而变得烦燥;
(5)猪因荷尔蒙的刺激导致情绪不稳定;
(6)卫生状况不良或并栏饲养,猪群整齐度不佳等;
疾病
(1)患狂犬病、严重腹泻、缺乏钙、磷、铁等引发的营养代谢紊乱;
(2)患有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可引起猪体皮肤刺激而烦燥不安;
(3)体内寄生虫病,特别是猪蛔虫,刺激患猪攻击其它猪,发生咬尾现象。
一、培育抗应激猪品种
咬尾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猪群中发生较多,民猪少见。因此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淘汰应激敏感猪,可以逐步建立抗应激猪种群,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应激问题。
二、改善饲养管理
在集约化畜牧业中,人们为追求的经济效益,往往在饲养管理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但同时可能又是应激因素。因此,要想防止或减轻应激造成的影响,有效防止集约化生产中猪咬尾症发生,必须在猪的饲养、购销、运输和屠宰的全过程中改善饲养管理,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主要需做好以下工作:
1.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饲粮营养水平要能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饲槽及水槽设施充足,注意卫生,避免抢食争斗及饮食不均。当发现咬尾现象时,应及时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针对营养不足的部分尤其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要及时补饲,以消除营养应激诱发的咬尾症。
2.给予良好的环境条件
猪舍建筑(场址选择、场区布局、猪舍类型)和环境工程设计(通风类型、粪污处理方式等)以及舍内设施选择(饲槽、饮水方式选择等)都要符合猪正常生理要求,尽量为猪的生长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以避免酷暑严寒、贼风侵袭、粪便污染、空气浑浊、潮湿等因素造成的应激。
3.合理组群
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似的猪组群饲养。在自然温度、自然通风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群以10-20头为宜;同一群猪个体的体重相差不能过大,在小猪阶段群内体重不宜超过4-5kg,在架子猪阶段,不超过7-10kg为宜。分群后要保持猪群的稳定,除因疾病或体重差别过大,体质过弱不宜在群内饲养而加以调整外,不应任意变动。
以上就是如何分析处理猪咬尾症的发生了,养殖者要根据猪的情况合理防治,平时注意猪舍的卫生,多检查猪的行为表现,尽早的发现猪群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相信本文会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