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2年5月22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一天,我们仿佛一直在失去和告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2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那位我们在课本上熟识的老爷爷,乘着七彩的稻穗云,永远离开了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在教科书里见过这样一幅图片,注释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高中语文教材《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来自农村的孩子对这位农业专家有着更加特别的感情。因为从小就在田间地头迎着风长大,也因为从小就看到过父辈们弯腰劳作、用汗水灌溉大地的辛苦耕耘,深知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我们常常在父辈们的讲述里,了解到那个饥馑年代人们为温饱奔波的艰辛。然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他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他说,自己一直在做一个梦,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他的助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对于袁老,虽然未曾谋面过,但每每看到他的照片就会感到一种亲近,或者说是平易近人。他所做的事业是那样的不平凡,却又是那样一个和蔼亲切,最接地气的科学家。22日上午,当看到袁隆平去世的话题冲上热搜的时候,不禁鼻子发酸,喉咙堵得慌,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虽然袁老91岁高龄,但是很多时候,对那些我们脑海中熠熠发光的名字,我们总觉得已经伟大到忘记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生老病死这回事。
5月23日,长沙的雨水连绵不绝。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等待送别袁隆平院士的队伍,足有两公里长。鲜花聚集成海,每一份都是一份沉重的怀念。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今后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