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芦蒿 – 大豆 + 豆丹草莓 – 大豆 + 豆丹高效种养技术
孙婷等
灌云县是全国豆丹最大集散地和反季节豆丹养殖基地,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目前灌云已建立一年两茬反季节大棚种养技术,显著提升了豆丹养殖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灌云县杨集镇孙跳村灌云恒亮豆青虫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芦蒿 – 大豆 + 豆丹种植模式,在灌云县侍庄街道灌云县马亮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开展草莓-大豆+豆丹种植模式,两种模式下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芦蒿 – 大豆 + 豆丹种植模式
1.1?材料与方法
1.1.1?品种选择。大豆选用适宜豆丹养殖的品种,如灌豆 3 号、灌豆 4 号、东辛 4 号、大青豆;芦蒿选择当地常见品种,如灌蒿 2 号、昆明白蒿。
1.1.2?播期安排。9 月中旬,开始栽插芦蒿苗,翌年 4 月中下旬开始种豆,采用人工播种方式。
1.2?芦蒿 – 大豆 + 豆丹模式技术路线
1.2.1?芦蒿高效栽培技术路线
1.2.1.1?整地施肥。9 月上中旬,土地深翻,每亩施用底肥腐熟鸡粪 3.0 吨、复合肥(15-15-15)150 斤,土地整平晾晒。
1.2.1.2?适期栽插。9 月中旬,开始栽插芦蒿苗,灌溉水漫土层,准备芦蒿种苗根据粗细每亩用量 700-1000 斤左右,切割蒿苗长度 10cm,头朝上,行距 10cm,株距 6-7cm,栽后及时灌水。(前茬已种植大豆的,在大豆收获后于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及时按要求整地及插芦蒿苗)。
1.2.1.3?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株行距杂草,灌水要速灌速排,注意防止田间积水,保证芦蒿潮湿度。
1.2.1.4?病害防治。插苗半月左右,用吡虫啉和多菌灵及叶面肥预防喷施一次。待蒿苗长高大约 20-30cm,用赤霉酸和粗嫩壮喷施,如遇温度超过 18 度需要盖遮阴网,间隔 5 天左右再喷施一次。
1.2.1.5?适时收割。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开始收割上市,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芦蒿基部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
1.2.1.6?第二茬口生产。第一茬收割后,根部芦蒿保留,地上部分用打草机割离地面 3-5cm,清除杂草、残枝落叶,使用尿素 30 公斤 / 亩,灌溉排水待长,到 3 月初,待芦蒿高度 20-30cm 用药,程序同上。3 月下旬开始收割上市。
1.2.2?大豆 + 豆丹综合种养技术路线
1.2.2.1?播种准备。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在芦蒿收割上市后,及时耕翻整地,?4 月中下旬开始种豆,用种量为 6 公斤 / 亩,采用人工播种,做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工作,播前进行药剂浸种或药剂拌种。
1.2.2.2?田间管理。大豆种植密度为 5000-8000 株 / 亩,行距不低于50cm,确保大豆开花前行间充分通风透光,提高大豆绿叶数和叶片厚度。在大豆初花期前后,采用无纺布挂卵袋的方法,每亩放豆丹卵 15000—20000 粒左右,均匀分布在田中,使幼虫都能及时吃到足够的叶片,同时降低幼虫运动量,降低体内营养消耗。投放 28-35 天后即可采收上市。第二茬豆丹养殖:方法一:对于大青豆品种可在豆丹采收后,及时灌水同时亩施尿素 8 公斤左右促进嫩叶生长,10 天左右利用新出嫩叶进行第二次投放豆丹卵 10000-12000 万粒 / 亩,30 天左右豆丹又可上市,方法二:在第一茬豆丹收获后及时将大豆植株收割离棚,耕翻整地,在 7 月 10 日前种植第二茬大豆,品种选用夏大豆品种如灌豆 4 号、东辛 3 号,行距40cm 左右,株距 22cm,大豆种植密度为 8000-10000 株 / 亩,在大豆初花期(7 月底 8 月初)采用无纺布挂卵袋的方法,每亩放豆丹卵 15000—20000 粒左右,均匀分布在田中。在幼虫 2 ~ 3 龄期应及时疏密补稀,使幼虫都能及时采食足够的叶片,同时降低幼虫运动量,降低体内营养消耗;投放 25 至 30 天后,及时采收上市。
2?草莓 – 大豆 + 豆丹高效种植模式
2.1??材料与方法
2.1.1?品种选择。大豆选用适宜豆丹养殖的品种,如灌豆 3 号、灌豆 4 号、东辛 4 号、大青豆。草莓品种主要选用受当地市场欢迎的章姬、红颜、久香等品种。
2.1.2?茬口安排。大棚草莓采用匍匐茎育苗法(第一年新种植户最好购买成品苗,次年自繁自用),育苗时间为 3 月底至 4 月初,10 月上中旬定植,1 月上中旬开始采摘,翌年 4 月初采收清茬结束。然后耕整灭茬,于 4 月上旬种植大豆。
2.2?草莓 – 大豆 + 豆丹种植模式技术路线
2.2.1?草莓栽培技术路线
2.2.1.1?苗圃选择及施肥整地。采用匍匐茎繁殖法进行幼苗繁育。选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光照充足光、排灌方便的大棚进行种植。3 月中下旬整地消毒,大水漫灌,退水撒生石灰 200斤 / 亩,薄膜覆盖、封严,消毒一星期。去膜晾晒、耕翻,每亩施用有机质含量在 20% 以上的商品有机肥 800-1000 斤。整地畦宽 150-180cm,畦间挖排水沟,沟宽 30cm, 沟深 20cm,可在中间铺上滴灌带。清明前后定植种苗用于繁育成品幼苗。
2.2.1.2?适时整地定植。9月底10月初第二茬豆子收完,立即灭茬、消毒、整地。晾晒完立即使用旋耕机进行第一遍旋耕。之后每亩撒施充分腐熟农家肥 4000 公斤用于第二遍旋耕,深度至少保证 30cm。大棚宽 6m,棚内起 6 垄,为促进草莓生长用专业起垄机起垄,垄面上宽 40-50cm, 下宽 60-70cm, 垄距 50-70cm。人工稍加覆土踏实,一定保证土不易塌陷。选择具有 5-6 片叶,叶色浓绿的草莓苗于 10 月上中旬的晴天傍晚或阴天定植。每垄定植 2 行,行距 18-22?cm,株距 16-20cm,亩定植 8000-10000 株左右。定植后每垄中间铺灌设滴带,带上盖膜,一周内浇足水,使垄面保持湿润。
2.2.1.3?合理调节温湿度。铺盖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孳生、降低棚内湿度,同时隔绝草莓果实与泥土的接触,保持果实清洁卫生与美观。
10 月中旬后即对大棚覆盖棚膜,当气温降低到 0℃左右时,晚间注意加盖保温被。根据草莓生长需求和天气、温度等情况,严格掌握开棚、关棚时间,同时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以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如遇低温连阴雨雪等不良气候的影响。一是要加盖无纺布制作的保温被(其厚度在180g/m 2 以上)。
2.2.1.4?肥水管理。在草莓整个生育期中保持土壤湿润以干而不旱,湿而不涝为原则,以满足草莓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定植完后,每天一遍水,直至成活。以后至开花期及膨大期每 5-7 天亩加施 2-3?kg 滴灌专用肥滴灌一次,每次亩滴灌 5-?8m 3 ,采收期 10-15 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 6-?8m 3 / 亩,同时施用 3-5?kg 滴灌专用肥。?采收后期减少灌水量。每次加肥时,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 1m 3 水中加入 1?kg 肥料。
2.2.1.5?做好放蜂辅助授粉、疏花疏果工作。掌握在草莓初花期,每棚放入一箱蜜蜂实施辅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如果棚内蜜蜂取食不足,难以维持正常活动,要适当加喂砂糖,尽量减少损耗。在摘除老叶同时一并做好疏花疏果,以减少畸形果,每株留 5-7 个果,提高商品率。
2.2.1.6?病虫害防治。草莓常见的病虫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期要严格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使用化学农药,选用针对性农药及时防治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注意各药剂交替使用,重点喷洒叶背。采摘期不可采用农药防治。发病较重情况下,掌握在大棚草莓结果后,优先选择低毒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依据生物药剂特性,于阴天或傍晚使用。
2.2.2?大豆 + 豆丹综合种养技术
2.2.2.1?大豆品种选择。大豆选用适宜豆丹养殖的品种,如灌豆3号、4 号、东辛 4 号、大青豆等。
2.2.2.2?播种准备。在草莓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地膜和草莓植株,4 月上旬开始种豆,在垄两侧种植大豆,每垄种植 2 行大豆,用种量为 10 斤 / 亩,采用人工播种或者手推播豆播种,保持垄两侧中间行距40cm 左右,株距 22cm,做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工作,播前进行药剂浸种或药剂拌种。
2.2.2.3?田间管理。大豆种植密度为 8000-10000 株 / 亩,行距不低于 40cm,确保大豆开花前行间充分通风透光,提高大豆绿叶数和叶片厚度。在大豆初花期前后(5 月下旬 6 月上旬)采用无纺布挂卵袋的方法,每亩放豆丹卵 15000-20000 粒左右,均匀分布在田中。在幼虫 2-3 龄期应及时疏密补稀,使幼虫都能及时采食足够叶片,同时降低幼虫运动量,降低体内营养消耗;投放 25 至 30 天后即可采收上市。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捕尽豆丹后,采用小型大棚粉碎机将大豆植株粉碎,及时耕翻整平畦面,在 7 月 10 日前及时播种第二茬大豆,种植方法及管理措施同芦蒿 – 大豆第二茬豆丹生产方法,投放 25 至 30 天后,及时采收上市,对于保种的,要保持地面疏松不板结,便于 5 龄末豆丹入土,同时疏通田间沟系,防止畦面积水,与 9 月底至 10 月上旬,大豆成熟后及时收割大豆。
3?模式效益分析
3.1芦蒿 – 大豆 + 豆丹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采用芦蒿 – 大豆 + 豆丹种植模式,共收获两茬芦蒿,产量3500kg/ 亩左右,价格 3.6-4.0 元 /kg,亩产值 12600-14000 元 / 亩。豆丹亩产量达到 90-95kg/ 亩,平均价格为 100 元 /kg,亩产值 9000 元以上,亩均增收 1.0 万元以上。
3.2?草莓 – 大豆 + 豆丹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采用草莓 – 大豆 + 豆丹种植模式,草莓亩产 2000kg 左右,平均销售价格 16 元 /kg 左右,亩产值 32000 元。收获两季豆丹、一熟大豆,豆丹产量100-120kg/亩、大豆产量80-100公斤/亩,亩产值10000元以上。该模式亩产值可达 4 万元以上,亩均增收 1.2 万元以上。
4?结果与讨论
采用芦蒿-大豆+豆丹、草莓-大豆+豆丹两种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优势,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是高效模式下的一种产值和效益较为突出的种植方式,值得借鉴与推广应用。但由于大棚种植人工成本及市场等客观条件,该模式单户应用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在 20-30 个大棚为宜。可根据生产条件和规模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灌云推广示范基地(JATS[2022]178)灌云县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