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型鱼类之一,产量位居全国淡水养殖鱼之最。
鲢鳙的这一特殊存在,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案例一:
案例二:
2007年的太湖水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直接催生了当地对太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危机爆发后,无锡市政府和当地居民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治理措施。为了清除蓝藻,无锡市还出动了上百艘打捞船,每天有上千人不停地打捞浮在水面的蓝藻膜。
为此,太湖方面就想到了以鱼治水的方案,在统计太湖水域面积之后,依照比例投放鲢鳙。最终,在2009年~2014年间,太湖流域放流并回捕的鲢鳙累计消耗了35.5万吨的藻类,平均每年消耗5.9万吨。在这些藻类中,蓝藻累计被消耗了19.2万吨,平均每年被消耗3.2万吨,效果颇为理想。
垂钓爱好者都知道,只要方法得当,只要是水域鲢鳙稍微有些密度。那么连杆真的不是梦想。
在钓鱼界,鲢鳙的垂钓思路一直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连钓带锚。由于觅食习性关系,鲢鳙一旦遇到粉状雾化带,它们就会睁开大口,争相吸食粉妆饵料。
其实,想要钓好鲢鳙也不是难事。只要各方面都做好调整,正口鲢鳙也不是很难的。
第一:饵料雾化状态调整好,鲢鳙的觅食方式是吸食,所以,饵料的状态不能太散,也不能太粘。太散容易脱落,太粘缺少雾化剥落状态,不利鱼入口即化的特点!第二:水层找好,钓鲢鳙说简单也简单,但是,难起来也是让人头疼的。由于是中上层鱼类,所以,垂钓的时候,找鱼群水层很重要。所以,垂钓之时,一定要根据水深,一层层去搜鱼层。通常垂钓习惯都是以浅往深找。通过浮漂漂相,以及中鱼位置控制深浅。一般是漂相较乱,有口打不到,那就说明水深不够,要适当的增加水深!第三:浮漂调目调整,钓鲢鳙一直都是以钓浮为主,所以,这时调漂尽量以带饵调为优先选择。通常的垂钓习惯就是,带饵调2~3目,以抓浮漂上顶后的那一个下顿动作为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