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夏本纪》关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
这是史书中关于水稻种植的最早记载,夏禹时期就开始种植水稻了。今天的考古发现,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能有几万年。
水稻历来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然而几千年的种植,却从来也没能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在民以食为天、农为本商为末的国度里,粮食问题历来是大事。
看看我们历朝历代水稻的亩产量吧
《管子·轻重甲》记载春秋时期的亩产量:
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
换算成今天的田亩数和重量单位为:30亩地产1600公斤,平均亩产50公斤。这是春秋时代全球的最高水平。
《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亩)岁收一石半。
五六个劳动力辛辛苦苦搞一年,换算成今天的田亩数和重量单位为:耕种30亩地,平均亩产可以达到63公斤。
这也是当时全球最高水平。
再往后看
嵇康的《养生论》记载:
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这是当时良田的标准,也是当时亩产的最高水平,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为:魏晋时期的高产田可以做到亩产90公斤。
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对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水稻产量做了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清朝亩产278公斤
凭概率来说,北方出才子的概率就要比江南低。
有人说古代技术水平低,没有化肥产量低,那咱们再看看后面的数据:
建国初期,亩产250公斤
在推广新品种之后,亩产250-300公斤
再来看看袁隆平出手之后的变化:
1964年袁隆平先生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5全国开始推广,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亩产过300公斤,90年代初期过400公斤。
到2022年平均亩产过460公斤,最高产量过1000公斤。
2022年平均亩产490公斤。
注:建国后的数据是平均产量,建国之前的是单产
直到此时,我们的产量才有了质的变化。至于单产高,平均低的问题,这与我国对超级稻的推广、农业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有关,再有我国地域广阔,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像南亚、东南亚那样一年可以收三次。但是我们的水稻技术做到了全球领先。
美国在引进我们的杂交水稻之后,平均亩产在2022年就过了520公斤。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水稻技术的差距,而是农业生产技术和土地的问题,美国机械化生产程度高,平原多,而我们在这方面是落后的。
我们现在不仅可以在江南种稻子,还有海水稻和沙漠稻。
禾下乘凉梦实现的那一天,也是我们大兴盛的时刻。
我们真的得感谢当代神农袁隆平先生。永远都不能忘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