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喘气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性肺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以咳嗽、喘气为主要症状。该病目前在各地、各品种、性别、年龄的猪中均可发生,但哺乳仔猪、刚断奶仔猪和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母猪更易发生。成年猪多呈慢性感染。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猪气喘病症状,猪气喘病如何治疗。
1.潜伏期:潜伏期少则1~3天,多则数月。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喘气,前期病猪体温、食欲、精神无大变化,后期随病情的发展症状明显。
2.发病早期:特别是小猪,主要症状是咳嗽,初多发生在早晚采食或运动时或天气骤变时,冷空气刺激或驱赶或喂料时更容易出现。多为单声干咳,同时流出少量黏性鼻液或脓性鼻液。随着病情的加重,咳嗽也更加剧烈,次数也随之增多,转为连续多声湿咳。病猪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伸颈,头下垂至接近地面,直到呼吸道分泌物咳出来或咽下为止。
3.发病中期:病猪喘气,腹壁有节律地扇动,呼吸次数为每分钟40~70次,之后达100次,小猪更多。
4.发病后期:猪喘气加重,病猪呼吸急促、次数增多。呈犬坐势,张口呼吸,表情十分痛苦,咳嗽声长而沉弱,似有分泌物阻塞呼吸道难以咳出,流浓性鼻汁,口流白沫、精神萎顿、食欲减少。
病因
1、病原
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革兰氏阴性,无细胞壁,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呈球状、环状、椭圆形或两极形。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分离用富含水解乳蛋白的组织培养缓冲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的液体培养基。
2、应激因素
猪场饲养条件差,频繁转栏和混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气候突变、阴湿寒冷,均能使本病发病率升高,加重病情,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重。饲料的发霉、变质、低营养水平也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特点
本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多发,病死率较高,母猪和肉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仍可排菌传染给健康猪。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两侧肺隔叶不同程度的水肿及气肿,在心叶、尖叶呈多少不等的灰红色“肉变”样,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多汁,病程较长的病猪,肺部可见化脓性或坏死性炎症病灶。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尽量不从外地引进猪只,如果确实有引种的需要,一定要严格隔离和检疫,确定没有异常情况才可以混群饲养。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饲料营养要全面,满足不同种类的猪群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避免因饲料问题诱发猪气喘病或其他疾病。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和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降低空气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夏季注重防暑降温,冬季注重防寒保暖,避免由于季节变换和昼夜温差而诱发疾病。
(3)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成年种猪每年接种1次猪气喘病弱毒冻干疫苗,后备种猪在配种前需接种1次,仔猪需在7~15日龄接种。
(4)一旦发现病情立即隔离,及时治疗或者淘汰。盐酸土霉素按30~40mg/kg体重,用无菌注射用水或0.25%普鲁卡因稀释后,分点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或用氧氟沙星按0.3~0.5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替米考星按300~400mg/kg体重混料,连续饲喂10~15天。泰妙霉素饮水预防用量为125mg/L,治疗用量为250mg/L,皮下注射用量为25mg/kg。还可以配合四环素治疗,用量为7~15mg/kg体重,每日1次,肌肉或者静脉注射,连用3~5天。两药协同作用,可以大大增强抗菌力。对母猪还可以采用中药辅助治疗方法,效果。桑白皮60g,黄岑50g,白帆、葶苈子、白芷、郁金各45g,黄连、大黄、桔梗、甘草各35g,贝母30g,水煎内服。
猪气喘病症状,猪气喘病如何治疗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采取的防制措施中,选择对控制本病发生有效的消毒剂和治疗效果明显的药物,可限度地把本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防止病情流行和扩散,减少猪场经济损失,同时为净化本病打下基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