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种麦应坚持“确保面积、适期播种、精细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作用,抓好播种环节。重点落实好四项关键技术和五项常规措施,提高播种质量,为石家庄市小麦持续丰产稳产和优质高效奠定良好基础。
一、做好四项关键技术
(一)提质增效,推广强筋小麦配套技术。结合石家庄市适宜发展强筋小麦的自然条件,积极推广藁优2022、冀麦738、师栾02-1等品种。
强筋小麦生产做好适期晚播、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分次追肥、浇好关键水等技术措施。提高小麦品质,带动全市强筋小麦发展。
(二)节水保优,推广高产节水配套技术。结合小麦节水政策,大力推广小麦节水技术。
一是选择石新828、石农086、婴泊700、中麦155、轮选103、马兰1号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落实节水栽培技术措施;
二是突出抓好足墒播种、播后强力镇压、春季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
三是落实《小麦亩产550公斤节水生产技术规程》(DB1301/T 246-2022),实现农艺节水;
四是加大浅埋滴灌节水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把好滴灌带铺设和播种关,切实实现工程节水;
五是对旱作雨养项目县,要结合当地实际和气象预测条件,做好小麦播种抗旱节水技术。
(三)精准施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优化施肥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以“降氮、稳磷、补钾、配微”为原则,减量精准配方施肥。
一是降低氮肥。强筋小麦田全生育期亩施纯氮不超过16公斤,普通小麦田要降低到14公斤左右。其中小麦底施纯氮6~8公斤;
二是稳定磷肥。全生育期亩底施五氧化二磷7~8公斤,全部底施;
三是补施钾肥。土壤耕层有效钾含量超过120毫克/千克的地块不施钾肥,缺钾地块亩底施氧化钾5~6公斤;
四是亩底施硫酸锌1~1.5公斤;
五是改善施肥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深松旋耕分层施肥一体机作业,继续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六是继续推广使用缓释肥料;
七是做好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县建设,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四)种子处理,推广药剂拌种控害技术。选用包衣种子或者药剂拌种以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
小麦全蚀病可选择硅噻菌胺;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可选择枯草芽胞杆菌、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药剂;
地下害虫可选择辛硫磷,蚜虫可选择高浓度吡虫啉。
病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种类选用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包衣或者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
二、落实五项常规措施
(一)充足底墒。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田间持水量70%以上(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每亩灌水量20~40方,避免播后浇蒙头水。
(二)精细整地。玉米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秸秆粉碎要精细,粉碎长度不长于3~5厘米,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遍。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需进行一次深松,深松应达到30~35厘米。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有条件的每亩加2~3公斤秸秆腐熟剂或生防菌剂,可有效压低病虫草害基数,利于实现减药高效防控。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三)适期播种。适宜播期播量是构建冬前合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我市小麦适宜播期应掌握在10月5日~12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亩基本苗控制在20万~25万,超出适期范围后每晚播1天亩增加1万基本苗。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结合播期准确计算播量。播种量(公斤)=基本苗(万)*千粒重(克)*0.01/(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四)全密种植。今年继续推行4.5寸或5寸等行距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比,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播种机时速不超过5公里,要匀速慢行,以保证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
(五)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应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和农机作业时间和作业量,配备足够数量的镇压机械,力争做到播后镇压全覆盖,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