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品种有小黄花鱼、大黄花鱼、白姑鱼、大米鱼等,每种鱼之间有的相似度很高,所以注意加以区分。黄花鱼在越冬期间,养殖用水不要太深或太浅,避免水中缺氧情况发生。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黄花鱼有哪几种?黄花鱼如何越冬?
黄花鱼有哪几种?
黄花鱼品种有小黄花鱼、大黄花鱼、白姑鱼、皮氏叫姑鱼、黄姑鱼、黑鳃梅童鱼、大米鱼等。
1、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学名小黄鱼,别称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小黄花等,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体长约20余厘米,体长可达40厘米,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栖息于泥质或泥沙底质的海区。我国产于东海、黄海、渤海,朝鲜半岛西海岸也有分布,为重要经济鱼类,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鳔可制鱼鳔胶,精巢可制鱼精蛋白。
2、大黄花鱼
大黄花鱼学名大黄鱼,别称黄鱼、大王鱼、大鲜、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之一,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体延长,侧扁,体长约40~50厘米,尾柄细长,鳞较小,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为重要的经济鱼类,供鲜食或制黄鱼鲞等,鳔可制胶,已经人工养殖。
3、白姑鱼
白姑鱼别称白米鱼、g仔鱼、白梅、白姑子、沙卫口等,口前位,斜形,上颌外行与下颌内行牙较大,无须,颏部有3对小孔,鳃孔大,胸鳍侧位,腹鳍胸位,尾鳍短楔状,背侧淡灰,下侧银白,一背鳍黄灰,后背鳍有一白纵纹,偶鳍淡黄,尾鳍灰黄,为中下层海鱼,生殖期聚群向近岸洄游,无毒、经济型食用鱼。
4、皮氏叫姑鱼
皮氏叫姑鱼别称小白鱼、赤头、黑耳津、叫吉子、小叫姑等,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渔场大多在近岸浅海和河口区。与白姑鱼相似,体长而侧扁,尾柄细长,一般体长7~15厘米、体重10~20克、吻钝圆而突出,口小下位,上颌牙外行稍大,排列稀疏,内行及下颌牙都很细小,颌下有5个小孔、头部被圆鳞、体被栉鳞、背侧灰褐,腹面银白色、背鳍较长,前部有一较深缺刻。背鳍鳍条部和臀鳍被多行小圆鳞一直伸达鳍条顶端,臀鳍第二棘长而粗,尾鳍楔形。
5、黄姑鱼
黄姑鱼外形与小黄花鱼相似,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300~700克,暖水性中下层鱼,具有发声能力,特别是生殖盛期,主要摄食底栖动物,越冬场在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外海,与黄花鱼虽然只一字之差,但是味道相差很大,黄花鱼鱼味鲜美,肉嫩滑且肉质呈蒜瓣状,而黄姑鱼则肉质较松粗,鲜美嫩滑程度远不及黄花鱼,通常不及黄花鱼价格的二分之一,因而有的经营者为图厚利,往往张冠李戴,甚至把与黄花鱼样子较为相似的黄姑鱼染色充当黄花鱼出售。
6、黑鳃梅童鱼
黑鳃梅童鱼别称梅同、大头仔、丁珠、梅子、大头宝、黄皮、吉头、蒙头等,体侧扁,前高后渐细,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圆,额头突起,头部约占全身三分之一,故俗称“大头宝’,吻部宽圆,口裂大而斜,下颌比上颌长,粘液腔发达。我国出产的有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两种,前者比后者个大,一般体长9~14厘米、体重15~50克,黑鳃梅童鱼一般体长7.5~9.5厘米、体重9~20克,其鳃腔上有一深黑色斑块而棘头梅童鱼则无黑斑块、此为二者的显著区别。
7、大米鱼
大米鱼别称鳘鱼、敏子、敏鱼、|鱼、毛常鱼等,形似鲈鱼,体色发暗,灰褐并带有紫绿色,腹部灰白,背鳍鳍棘上缘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腋部上方有一晴斑,其余各鳍灰黑色,体形为两侧扁平向后延长状,背、腹部浅弧形,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及日本南部。
黄花鱼如何越冬?
黄花鱼越冬时,池水深保持在100cm左右,不易太深或太浅,太深透光度不好,冬季微弱的阳光照射不良,池底温度太低影响黄花鱼正常越冬。
水太浅除了结冰部分外,剩下的水太少,几个月的时间会出现水中缺氧,也不利于黄花鱼越冬。如果积雪覆盖池面,要实行人工清雪,一般情况下,在池内冰上清出几道透光通道即可。
春季解冰时,应迅速进行彻底换水。因为冬季数月冰期,池塘水质无法更新,池塘中黄花鱼等生物的有毒代谢废物大量积累,如不及时换水,极易影响黄花鱼的生长,甚至造成大面积死亡。
“黄花鱼有哪几种?黄花鱼如何越冬?”就介绍到这里了!在低投喂率下,若饲料营养不足或不均衡会出现越冬鱼会出现生长缓慢、甚至掉膘,鱼体发黑、抗病力下降的情况,影响来年卖鱼规格、产量以及卖相,进而影响养殖效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