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姜,其全称为高良姜,早在我们的南北朝时期,便有它的记载,因为它的出处为当时高良郡所在,因此得名,在随后的朝代之中,便一直沿用这样的名称,而高良姜和南姜的争议,也在南北朝这个事情被埋下了伏笔。陶景弘大师便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他便是我们将中药用于烹饪的鼻祖,著名的茴香一名也是从他口中诞生,并借由他笔下著作被沿用推广。
在陶景弘大师的著作之中,高良姜自然也被收入其中,虽然它学识渊博,但是并没有察觉原来高良姜有两种,二者是近亲,但是却有着不少的区别,两种高良姜一种根茎和果实都可以用于膳食之列,而另外一种只有根茎可用,正是这个失察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医学著作,也是导致今日仍然有不少朋友将高良姜和南姜混淆的源头。
陶景弘的错过一直到了明代李时珍大师的《本草纲目》之中才被指出,后世的一些著作受到了《本草纲目》的影响,这才将高良姜有两类的事实记录其中,为了方便区分二者,便将根茎和果实都可以用于膳食烹饪的种类称为大高良姜,而将仅根茎可以使用的种类称为小高良姜。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高良姜便成为了现在的高良姜,也就是良姜,而小高良姜便成为人们口中的潮州姜,也就是南姜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