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廖善清
4月28日上午,永兴县湘阴渡街道南塘村谢家冲4里长的塘门洞,两边丘陵树木茂密,中间新翻耕整理好的水田里白鹭翻飞。当街道党工委委员王义兵、驻村第一书记唐卫顺、村支书冯运英等来到谢家冲三个组,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时,天上多云, 28度,空气优,正是春播的好时机,残疾脱贫户谢壬富和其女婿曹海彪正带领雇请的6名劳力,在流转来的田里挖沟、排水、除草、下底肥,并将发水36小时的稻种用多功能电动施肥器喷到田里,忙得不亦乐乎。
谢壬富(右二)在流转抛荒耕地边为调研指导领导介绍情况
对党和政府深怀感恩之心
谢壬富,男,1962年生,肢体三级残疾,家住下谢家组,家庭人口5人。2015年在精准扶贫识别时,他因残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2017年1月起,由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现县人大副主任雷志罡帮扶。
帮扶期间,他家除享受到了易地搬迁户补助、小额信贷分红、教育助学1人、雨露计划2人、产业委托帮扶分红等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外,雷主任每年还资助两千多元给他子女读书。如今,他48岁的妻子曹英女(再婚)在县城卖水果;22岁的二女儿谢缘艳在湘阴渡卓越教育当老师,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岁的三女儿谢艳霞在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读书,今年夏天就要毕业了,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7岁的小儿子谢石荣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读书。
对党和政府多年的扶贫成果,谢壬富深怀感恩之心,每当他看到干部来访时,都会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关怀和帮助,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回馈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耕地抛荒深怀痛惜之心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心化加剧,一些耕种条件薄弱的耕地渐渐抛荒,造成耕地浪费,甚至影响到粮食安全。
南塘村也是如此,全村户籍人口2247人,长期在家的仅200余人,青壮劳力大多在外务工,劳务经济繁荣的同时,农业生产因缺乏劳力而逐渐出现农田抛荒现象,今年3月份统计,全村共有200余亩水田、100余亩旱土撂荒。
对未来目标深怀必胜信心
决心已下就看行动了。4月14日,谢壬富领着大女儿曹丽萍和女婿来到村部,与村委会签订了一份《土地流转合同》。此后,他雇请机耕手、挖机手开始对流转来的荒田进行翻耕,耕种程序正式启动。他计划:今年先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油菜(油菜种子由政府无偿提供);从明年开始,搞两年五季种植模式,即早稻→晚稻→油菜→中稻→油菜,如此循环往复。
谢壬富希望:能从银行里贷款30万元,买一台翻耕机、一台无人机等。因为每种一季都需要翻耕,每种一季水稻都最少要杀3次虫(钻心虫、卷叶虫、稻飞虱)。他设想:明年还要与谢家冲三个组的村民协商,将他们家现在还在长冬茅的全干荒田也流转过来,种植西瓜、蔬菜(黄椒)、药材,力争5年之内把30万元贷款还清,还要另赚30万元纯利。他算了一笔账:150亩*平均亩产稻谷700斤*1.37元/斤=14.4万元,今年种粮的成本大约需要20万元,而油菜的收入要到明年4月份才有,所以今年是要亏本的,但从明年开始就会赢利的。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谢壬富今年已60岁了,性格开朗,时常笑容满面。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想搏一搏,向前进。在他眼里,一个真正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必须用奋斗来填满,以奋斗来装点。在他心中,奋斗是千淘万漉的辛苦,是咬定青山的坚韧,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耐心,是人生难得几回搏的冲劲。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支持,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责编:李秉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