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早引进国外稻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如今米已成中国人正常消费的食物之一。前面文章说了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进口大米,这一篇继续聊与大米有关的话题,谈谈中国古代从国外引进稻种的事情。
(袁隆平在田间研究杂交水稻)
说到稻种,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古代,没有现代的育种技术,想得到优质、高产的水稻种,只能从国外——越南、泰国这些盛产稻米的东南亚国家引进。
宋代僧人文莹撰《湘山野录》中有这么一种说法: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绿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注意,以珍货求其种六个字,明白无误地说,中国用贵重的货物去换来了。良种,古今都是封锁的,出口粮食可以,但一般不会轻易把粮种也出口,那样等于失去了本国粮食生产优势。就北宋用珍货从古越南获取稻种的事实来看,当时越南对水稻良种也是采取保护措施的。
(力主引进越南水稻的宋真宗画像)
越南的稻种确实好。占城国域在今越南中南部,当地盛产水稻,其国水稻很有名,耐旱耐贫瘠,产量高,中国古人称之为占城稻。宋代1石相当于120宋斤,约为152现代斤;20石约相当于现代1520公斤。从笔者所查及史料来看,这1520公斤占城稻,应该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进口稻谷。
这批稻谷并不是用来直接消费的,而是做稻种,中国吃进口大米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尚不能肯定,但中国人对占城大米特有胃口,是可以肯定的。
《湘山野录》记称,在取得占城稻种后,宋真宗亲自在皇宫后苑中种植,秋收后还特地请身边的侍臣品尝新稻米做出的饭。
《湘山野录》所记属实。《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帝(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
这事发生于大中祥府五年,即公元1012年。这一年被国内农学界视为中国推广国外进口耐旱水稻的元年。吃进口水稻所做出的米饭,从此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古代插秧)
大中祥府五年,宋廷从福建地区所调取的三万斛占城稻稻种,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占城进口到福建的,史书上没有说明。如果是福建所产,说明占城稻在此之前已引进中国。
从北宋即从越南进口航稻种,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栽种来看,如今的中国非杂交原种水稻,其实也不是中国原产稻种了,早有越南稻基因,甚至就是越南水稻。可见,转基因水稻并不是新鲜的粮种培育方法,在自然状态的杂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加上古代人工有意杂合育种,现在大家所见到的中国原产水稻,其实早不是原产了。
2004年11月,为进一步弄清水稻栽种起源,由美国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成立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进行了挖掘,在距离地面1米多深的地方,又发现约12000年前的稻谷。
(古代水田耕作)
而此之前,在长江下游、今浙江境内的河姆渡遗址上,还曾出土约7000年前的人工稻种。这些发现说明,中国确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人类种植水稻和农业文明史因此大大提前。
对于中国家学界这种说法,越南、泰国、印度等传统水稻生产国并不认同,尤其是印度,根本不服气,因为他们人工种植水稻的历史也很久长,过去农学界有关稻作起源一直存在印度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