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豆的产量会对肉价和油价产生直接影响,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正因为如此,大豆的亩产量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自产的大豆严重不足,每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仅仅在2022年我国进口的大豆就多达1亿吨,自给率不足20%,卡脖子的问题非常突出。
近年来,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从2010年~2022年,美豆种植面积从3100万公顷增长到3566万公顷,产量则从原来的9000多万吨增长到1.24亿吨,平均每年增长4%。如今,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美国大豆单产走势图(单位蒲式耳/英亩)
除了总产量高之外,美国大豆的亩产量也相当惊人。美国农业部(USDA)的相关统计显示,美国大豆的平均产量为400~500斤/亩,中西部高产地区的亩产量能达到800~1000斤,密苏里州的大豆种植区还曾创下过1388.5斤的高产纪录,是国内大豆亩产量的好几倍。
美国阿肯色州的大豆田
美国的大豆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产的成绩,和以下几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美国的大豆种植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以及机械化,生产效率高。美国的大豆主要集中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中部的平原地带,这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水热适宜,种植区域高度集中,便于展开机械作业。
美国大豆种植区(2022年)
其次,美国种植的大豆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对除草剂等农药免疫,因此减轻了虫害损失。相关研究指出,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每增加10%,总产量就将增加1.7%,增产效果明显。
另外,美国还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为农场主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进一步保证了产量和质量。
中国虽然是大豆的种源国,但是平均亩产量却不尽人意。在2016年,我国大豆的平均亩产量只有238.6斤,随着养殖技术提高以及大豆良种的推广,2022年的亩产量提高到了264.8斤,增幅约为11%。
同样是在2022年,美国大豆的单产量约为48.5蒲式耳/英亩,换算下来就是435斤/亩,是我国的1.6倍。由此可见,从平均亩产量来说,中美两国的大豆生产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抛开亩产,再看一看最高产量。
黑龙江是国内最重要的大豆种植区,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粮仓。黑龙江曾涌现出很多大豆的高产案例,比如在2022年,黑农84(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选育出的大豆良种)实验种植区的大豆平均亩产超过了500斤,成绩喜人。再比如黑龙江的河农71实验田,实收5.2亩,平均亩产672.4斤,刷新了东北三省大豆的高产纪录。
国内大豆丰收
在黄淮海一带,一些大豆品种的平均亩产也高达618.48斤(百亩测产),籽粒饱满,蛋白含量高,外观性状好,深受当地农户欢迎。然而,以上这些试验田中的少数高产案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无法代表国内大豆生产的整体水平。
整体而言,我国和美国的大豆在单产和最高产量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国产大豆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
近年来,中国大豆的平均产量虽然也在稳步上升,但是涨速非常缓慢,要突破300斤的亩产量依然有不小的压力。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相比,我国的大豆亩产量并不占优势,大豆种业明显脱节,育种技术也落后很多。
大豆生产大国:巴西
中国大豆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出现在良种上。大家都知道,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好种子才能获得高产量,大豆也不例外。
第一,育种技术落后。国内目前主流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而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生物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时代,时间短,效率高,成本还很低。这种技术上的卡脖子也使得国内的育种效率大打折扣,是一个不小的瓶颈。
第二,传统育种速度慢,时间成本高。如果按照传统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一个大豆品种至少需要10年时间,很多育种企业都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育种,积极性普遍不高(育种缺乏动力)。
第三,优质良种的推广严重滞后。《经济参考报》曾指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国内的大豆新品种不断推出,但另一方面,我国大豆的平均产量依然很低。
大豆
在良种的推广方面,还有一个限制性因素:环境条件。
大豆属于光温敏感作物,环境一旦变化,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我国幅员辽阔,生境众多,各地气候不一,良种难以实现跨区域推广。再者,各地区的耕作制度不统一,无法与高产豆种相配套,同样难以实现高产稳产。
近年来,美国大豆的平均亩产量维持在400~500斤,最高亩产量超过1300斤。而在国内,近几年大豆的平均亩产量仅有200~300斤,在黑龙江等地的高产田块中,大豆的亩产量能进一步提高到500~600斤。在2022年,新疆试验田的大豆还创下了894.94斤的亩产,这也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大豆亩产纪录。
无论是平均产量还是最高产量,中国都与美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其中既有环境因素的制约,也有种植模式和大豆良种的原因。其实国内的一些大豆良种,创下的亩产并不比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平均亩产低,但想要进一步推广还存在着很大阻力,这也是将来的目标所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