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和水温偏低,在生产中要认真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管 理,确保冬季渔业安全,特别是在持续的低温天气更要注意加强管
理,确保渔业生产丰收。
(1)调节池塘水质,保持水位稳定每隔20天左右施1次磷肥,以提高水体含磷量;每隔15?20天泼洒1次石灰浆,提高水体 钙质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
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开机增氧,可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
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鱼池水 深应保持在1。 8?2米,增加水体容量,不但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 水温,还可以保证冬季池塘水质稳定。
为了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 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补充新水。条件较好、有水源的 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 深,并适当排放老水,有利于保持池塘水质,但不可换水量过多,以
免水温变化过大,影响鱼类生长。
(2) 合理养殖密度适当降低池塘内鱼类密度,防止因鱼群密 度较大,造成缺氧死鱼。
(3) 增加、修复防冻渔业生产设施及时修复保温棚等灾损渔
业设施,提高防冻能力,减少越冬水产养殖损失。尤其对罗非鱼等 热带鱼的越冬场要采取增大水量、搭建越冬棚等措施,确保热带鱼
安全越冬。
(4) 合理投喂,提高鱼的抗病力寒冷的冬季,适当补充投喂
精饲料,增加鱼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可以提高成活率。水温5°c以 上时,通常每隔3?5天投喂饲料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0。 5%?1。
0%。当气温回升,水温上升至8°C以上时,鱼类活动量 会增加,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5) 加强病害防治寒冷冬季,池塘水温低,鱼的免疫力也比 较低,抗病力弱,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和真菌病,如斜管虫病、黏
孢子虫病、三代虫病、小瓜虫病、水霉病等,要定期水体消毒,实行 严格的防病措施,防止鱼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
(6) 尽量减少操作越冬期间,暂停各种捕捞作业,尽量避免 对鱼种池、亲鱼池拉网等操作,除特殊需要外,尽量减少生产作业,
以免鱼体损伤,引起病害发生。
(7) 进行春季放种技术指导当地农业、渔业部门要加强春季 放种的技术指导,通过各种媒介为养殖者提供准确的苗种市场供求信息,养殖户也要积极配合,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做
好鱼种余缺调剂,保证合理的养殖种类和养殖量,增加收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