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村丰收的西红柿被装车运往外地市场销售。 贺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银川9月23日电 (李佩珊 李少波)九月秋收,贺兰县金贵镇村落田野间的硬化路面上,一辆辆装载车列队成行,将当季丰收的物产送往更多市场。步入银河村村部,崭新的大红色门头、气派的标语宣传栏、洁净的乒乓球案这个贺兰首富村,处处彰显着美丽乡村的新面貌。
首富不敢说,但全县前三名还是排得上的。见到记者前来,银河村老支书马振锋笑盈盈地迎了出来。
那年大年初三,一直犯着嘀咕的马振锋在银川亲戚家的餐桌上找到了答案。那个年月,大地覆霜,冬天除了土豆辣椒西红柿,本地产的其他菜几乎没有,可是亲戚家桌上的几样稀罕菜居然都来自银川本地。经打听得知,那些菜产自兴庆区光华门附近的第一代温棚。马振峰二话不说,骑着自行车带着两委班子和几名党员就去看看究竟。
银河村整齐的村落。 贺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当时,大棚种植是个高科技活儿,也很耗费资金,马振锋的想法被很多人否决了。老百姓其他的不吃可以,蔬菜少不了,你们要是不同意,我来掏钱带头干。回忆起当时的决定,马振锋黝黑的脸上依旧显露着说话算数的坚定神情。
为建村里第一批温棚,马振锋摔断过腿,遭受过种植的失败,感受过被吐沫星子围攻的心灰意冷。然而,仅在第一波西红柿销售旺季过后,村民们就坐不住了。在随后的不到十年时间,银河村温棚连片建起,西红柿、辣椒、豆角、豇豆、叶菜一晃二十年,金贵温棚蔬菜的品牌成了宁夏响当当的蔬菜招牌,银河村也成为贺兰县金贵镇种植大棚蔬菜最多的一个村。
当时,马振锋负责建设的第一代温棚里面还点着炉子。如今,第二代棚已安装了控温和自动升降卷帘装置。银河村赶上了首批温棚红利的村民不仅买了车,在银川买了房,后代们也都回了乡,让自家温棚产业收入连年攀升。
近年来,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经常组织专家为银河村蔬菜种植产业问诊把脉,开设培训班为社员们教授土壤改良和种植知识,村里的种植大户个个儿都成了专家。
我家的4个大棚年收入超过了8万元,如今,测土配方、育苗栽培、防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都可以自己完成。银河四队马泽红和儿子的温棚里种植着西红柿、樱桃、草莓,每逢收获时节,外地客商如约而至,靠着良好的品质,他们的果蔬远销西安、上海、浙江等地。
沃土改变了银河村一代人的贫瘠。2009年,银河蔬菜成功注册金贵牌蔬菜,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商标。2014年,银河村建成蔬菜冷链基地,让蔬菜错峰销售,避开滞销期。截至目前,银河村人均年收入21350元,集体经济突破70万元,银河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依法治理先进村国家级巾帼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等国家级优秀乡村称号。
村集体经济靠的是温棚,社员们的收入也靠的是温棚,我们新的思路也该打开了。马振锋隐隐感到新的发展机遇在向银河村发出召唤,我们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保鲜预冷库即将投运。下一步,我们将把产业链拉长,对蔬菜进行深加工,制作烘干豆角、豇豆、贡菜等更多产品,让我们的市场更宽广。(完)
【编辑:宫宏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