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化养殖已经是目前肉鸭养殖的主要模式!同样的合同政策,同样的饲料以及饲养环境,养殖户要想提高养殖效益,就得从料比和体重上多做考虑
1、棚内多做隔断,降低运动损耗
目前的养殖棚舍整架都是通着,顶多育雏间做些隔断,殊不知在饲养后期“隔断”更重要.
肉鸭的来回跑动消耗能量很大,对体重必然有所影响!实践中,在肉鸡上体现最为明显,笼养鸡比平养鸡料比低很多!肉鸭同样很值得借鉴。
2、清理水线,降低细菌含量, 减少药物损耗
水线就是每棚都清洗都会出现许多的“絮状物”,可想而知这里面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肯定很多!
鸭群喝了在这种管道里面的水,肠炎拉稀自然会频频出现,使我们在预防和治疗时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并且还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3、控制好休药期,药品后移
目前的肉鸭养殖多以合同为主,合同鸭都带有大约0.4元的预防药物,这些药物怎么用才能到达更好的效果呢
个人认为不能死板硬套的用下来,当前的肉鸭3天以内都在预防“大舌病”,防治措施目前是注射,并且都带有一定的消炎药。好点的消炎药可有效净化雏鸭体内的有害菌达7天以上。
雏鸭前期发病率很低,预防性抗生素投药建议减少,增加促进内脏发育,免疫系统发育的保健型药物。药物集中在发病率高的中后期使用,当然所有药物必须控制好休药期。
附:
肉鸭养殖密度
关于肉鸭密度概念的内涵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
(1)1-3天的密度
(2)终末密度
(3)扩群频度
(4)小群体隔离。
肉鸭养殖密度的意义:
1、确定养殖规模与配套养殖设备。
2、确定技术工艺与饲养管理流程。
3、影响肉鸭机体健康与防疫用药。
4、影响肉鸭群体均匀度和生长性能。
合理肉鸭养殖密度的确定:
肉鸭饲养密度的确定应根据育雏室构造,育雏设备,通风状况,饲养管理水平,育雏季节温度,出栏日龄,出栏体重大小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开放式鸭棚需要考虑季节如冬季可密,夏季宜疏,而密闭式鸭棚受季节影响较小。
棚舍类型
开放式棚舍
密封式棚舍
周 龄
网上平养
地面平养
网上平养
1
40—30
30—20
40—30
2
20—15
15—10
25—20
3
15—10
10
20—15
4-出栏
8—6
6—5
11—6
饲养密度(只/平方米网床)
合理的饲养密度能给肉鸭适当的休息、采食、饮水、活动的空间,有利于肉鸭的生长发育,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过密造成拥挤,缺乏运动,地面潮湿,均匀度不好,易生病,成活率低,影响经济效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