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6 06:5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顾雨婷 县委报道组 张文燕 通讯员 沈一帆
小满过后,一马平川的水乡嘉善,随处可见麦梢微黄的田野。嘉善县惠民街道新润村一隅,却是另一番景致。
20亩的连栋大棚里,成百上千的百香果长势喜人,另一处,长条形的桑葚挂满树梢,再往里走,形似大枣的巴西樱桃由红变黑,散发着玫瑰的甜香一个转身,仿佛置身热带地区,稀奇古怪的热带水果让人目不暇接。
5月23日上午,52岁的陈学锋驾轻就熟地穿梭在各色大棚里,每天逛大棚,看看心爱的果树果藤,已经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从传统的大棚蔬菜种植到如今跨界种起了热带水果,陈学锋这个老农民二次创业,变身新农人,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感觉每天浑身都充满干劲。我要让家乡的老百姓在家附近就能看到热带风光,吃上热带水果。 陈学锋想种热带水果这事,要从三年前说起。
转型:我要种点不一样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田野是我最熟悉的地方。陈学锋是嘉善县姚庄镇人,从小长在农村,对土地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陈学锋做过许多工作,自己做项目承包工程,开厂办起乡镇企业还养过猪。可做的行当越多,到最后我总想着要做农业。后来,陈雪锋在老家姚庄镇承包土地种芦笋,专供上海高端市场。
起初几年效益不错,陈学锋也没想过要种别的。直到三年前,陈学锋成立了嘉兴易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来到新润村承包了近1000亩土地。2016年公司成立之初,陈学锋的选择依旧是大面积种芦笋。机缘巧合之下,他到厦门广东等地走访,窥见了热带水果种植的商机。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单纯种植芦笋,一亩地可产生效益2万元,800亩基地需请60个工人看顾,若种植热带水果,只需20人,且每亩地的效益能翻一番。
这次我要种点不一样的。 陈学锋说,若在四季分明的水乡嘉善,能看到各色热带水果,这本身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人无我有,便成了卖点。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势头越发闹猛,陈学锋也想到了热带水果采摘游。
这次转型,果然让陈雪锋尝到了甜头。去年,他种植基地里的百香果首次上市开卖,才两周就卖断了货。百香果采摘期近3个月,20亩地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60万元。这只是他众多热带水果中的一样。
探索:颠覆传统种植观念
要想让热带水果在四季分明的水乡安家,可不是易事。
第一步,要打破的就是土壤关。陈学锋说,他引进的果树多为木本植物,一种下就不轻易挪窝儿,对土壤要求尤其高,必得是土质松软肥力高且易扎根的土壤才行,唯有根深才能叶茂,果树长得好,果子才结得好。为此,陈学锋跑到台湾请教水果种植专家。
我们传统的种植模式,一般只会翻动20厘米深的土壤层。 陈学锋说,千百年来,本地农民多种植水稻、小麦或其他经济作物,往往一年几季播种,不会深层次翻土,田地土壤板结严重,果树根本无法扎根。陈学锋请来台湾水果种植专家,组建技术团队,下定决心投入了1000万元,对基地的土壤进行彻底改良。用挖机往下深挖土壤80厘米,再混入厚厚一层蘑菇土。
这人肯定不会种地,哪有这样翻地的,把老底子留好的基础都打没了。起初,对于陈雪锋此举,基地附近的农户满是不理解,按着老经验,这样翻地种下去的东西肯定长不好。可等陈学锋的蘑菇土一到,土壤改良完成,紧接着嫁接、植株矮化、全面试种,眼瞅着一株株果树精神抖擞,周边农户都转变了态度,纷纷竖起大拇指:还是陈师傅会弄。
眼看着热带水果打开了销路,陈学锋别样的种植理念也获得了当地农户的认可。今年春天,陈学锋的热带水果采摘游逐步对外开放,仅五一小长假当天,他的基地就吸引了300多名游客,除了来自嘉善、平湖的本地游客,不少游客来自上海、江苏,还有闻讯赶来的台湾游客。有几名台湾游客在江苏开办企业,都说来到陈雪峰的基地,感觉回到了家似的,四处都是熟悉的水果树。
眼下,陈学锋基地里的樱桃和树葡萄迎来成熟季,价格最高每斤可卖300元。这次,我要让家乡的老百姓都尝尝真正新鲜的热带水果。陈学锋说,卖出的水果一定要在树上留到九成熟,绝不提前采摘人工催熟。下一步,他还打算引进更多新鲜的热带水果品种,让家乡人民一饱口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