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瑞鳕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墨瑞鳕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卢雪旎等
墨瑞鳕又名虫纹石斑等,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瑞—达令河流域。 墨瑞鳕是当地有名的人工水产养殖品种,是澳大利亚地区人工养殖淡水鱼类中的四大优良品种之一 。 墨瑞鳕与银鲈、宝石鲈等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鱼类被人们统一称作澳洲鱼。一直以来,墨瑞鳕都被冠以“国宝鱼”之称,究其原因是其具有口感鲜嫩、外形独特、辨识度高等特点 。墨瑞鳕具有生长迅速、不易染病、繁殖能力强、良好的水温耐受性以及人工饲料转化率高等特征,适宜在各类养殖区内进行集约化养殖 。 墨瑞鳕是一种经济型鱼类,是澳大利亚甚至全球数量庞大且质量优良的淡水鱼。
墨瑞鳕肉质紧实、细嫩,肌肉之间刺非常少,具有非常独特的香味。 结合有关检测结果可知,墨瑞鳕鱼肉含有人类所需的 7 种氨基酸与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如 DHA 、 EPA ),蛋白质含量占到 20% ,脂肪含量占到 15% 。墨瑞鳕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与活性物质,可以预防血黏度提升,高效防范心脏疾病的产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心血管方面病症的出现 。 墨瑞鳕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口感细嫩,具有的经济价值较国内目前已有的一般养殖品种更高,与人们不断提升的饮食需求相符 。 2001 年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购入 2 000 多尾墨瑞鳕苗种展开培育 ,墨瑞鳕很快被引进到广东、浙江等地进行养殖。 目前,墨瑞鳕已经成为国内非常有养殖前景的经济鱼类,获得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墨瑞鳕进入我国养殖业,给养殖户带来了全新的创收途径。 若持续优化与推广墨瑞鳕养殖技术,完善墨瑞鳕的养殖经营市场,墨瑞鳕将在国内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引进墨瑞鳕也带来了诸多全新的养殖技术难题。 基于此,本文从墨瑞鳕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养殖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1 墨瑞鳕生物学特性
1.1 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墨瑞鳕属鲈形目鮨鲈科鳕鲈属,肉质肥美厚实,整个体型呈纺锤形,头部稍微有些凸起,头部长度占整鱼长度 1/3 ,口端位,口裂大,背部多呈黄绿色,有分布较密的无规则黑斑,且背两侧呈现黄黑色,拥有虫纹形状的花纹,自其背部往腹部整体颜色慢慢变浅。 墨瑞鳕腹部黄白色且无斑点,但背鳍、尾鳍以及臀鳍均有黑斑,整体颜色非常艳丽 。 尽管肉眼很难辨识出鱼体是不是存在鱼鳞,但事实上墨瑞鳕有很多分布密集且细小的栉鳞覆盖,侧线鳞由 65~81 片鱼鳞构成。 墨瑞鳕背部鱼鳍由 11 枚硬棘与 13~14 枚鳍条组成,腹部鱼鳍是由 2 枚硬棘与 5 枚鳍条组成,胸部鱼鳍由 19 枚鳍条组成,臀部鱼鳍由 3 枚硬棘与13 枚鳍条组成,尾部鱼鳍最末端呈圆形,鳃耙非常少。 墨瑞鳕具有消化肠道短、有幽门盲囊等特点,因而胃部消化功能良好,属于肉食型鱼类 。
1.2 生活习性
墨瑞鳕能够在环境温度为 5~33 ℃ 内生存,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 16~26 ℃ ,最适宜的环境 pH 值为5.5~8.5 ,溶解氧含量不少于 2.0 mg/L 。 墨瑞鳕更倾向于在背光的地方活动,因而其通常生活在有遮挡物(如水草)的地方。 墨瑞鳕惧光,因而其一般在夜晚进行觅食和活动,特别是在夏季晚上非常活跃。 墨瑞鳕白天极少活动,一般会选择阴凉的地方休憩 。墨瑞鳕以甲壳与小鱼为食物,时常也会以水鸟、老鼠等为食 。 此外,当无法获取食物时,墨瑞鳕会出现彼此残食的情况。 墨瑞鳕本身体型较大,生长迅速。 结合有关报道可知, 1902 年曾经有人于沃格特周围的河流中捕捉到一尾重量达到 113.5 kg 、体长为 1.8 m的墨瑞鳕 。
1.3 繁殖习性
墨瑞鳕 4~5 龄已经性成熟,适合在 18~22 ℃ 的水温下产卵。 各个区域墨瑞鳕因纬度差异而繁殖时间不同,一般春、夏季属于繁殖旺季。 墨瑞鳕的卵属于黏性卵,通常怀卵数量达到 1 万 ~4 万粒,其中每颗卵的直径为 3.0~3.5 mm 。
2 墨瑞鳕养殖技术
2.1 池塘条件
墨瑞鳕的养殖池塘不应过大,要求底部平坦,不要堆积过厚的淤泥,以便于进排水,要求水质与国家要求的水产养殖用水指标相符。 由于墨瑞鳕怕光,可在池内放置一些遮挡物,有利于其生长。 针对小型池塘,可通过搭建遮阳网的方式来遮阳,有利于墨瑞鳕的生长 。 在投放苗种前 14 d ,需要使用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同时借助盐浴对鱼种消毒。 鱼种和池塘均消毒后,墨瑞鳕鱼种才可以下塘。 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中进行养殖,注意日常管理。 墨瑞鳕通过 1 年的生长,个体从 2 g/ 尾生长至 500~1 000 g/ 尾,成活率超过 80% 。墨瑞鳕是温水鱼类。在部分气温较低的地区,墨瑞鳕无法自然越冬。 如果在春、夏、秋季在户外池塘养殖墨瑞鳕,那么在冬季必须将墨瑞鳕转移至温室过冬。
2.2 养殖密度
一般规格 50~150 g/ 尾的鱼种放养密度为 3.0 万 ~4.5 万尾 /hm 2 ,个体重量达到 750 g 即可符合上市要求。 夏花至鱼种期的养殖密度以 1.3 万 ~2.2 万尾 /hm 2最适宜。 经常进行分类筛选,以防止墨瑞鳕之间彼此残食 。 分池要求相同规格的鱼种放置于相同水体中,防止不同规格的鱼类混合养殖。
2.3 日常管理
结合鱼塘面积挑选适宜的增氧机,遇阴雨天气,需要打开增氧机。 夏季温度高,要经常更换池水,以维持水质优良。结合鱼的重量明确每天的投饵量。墨瑞鳕不喜光,每日在早、晚各投喂 1 次,定期巡塘,及时找出问题并处理。 若在室内采用玻璃缸养殖或工厂化养殖,冬季水温要维持在 14 ℃ 及以上,并且搭建遮光网。
2.4 饵料饲养要求
墨瑞鳕属于肉食性鱼类,因而需要结合鱼体所处生长期挑选适宜的饵料,并在饲料中搭配活饵料。墨瑞鳕育苗期投喂以鲜虾、杂鱼为主,后期使用开口饵料加以驯化,同时慢慢搭配饲料。 国外墨瑞鳕已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