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现代种猪育种观念及标准流程,加强对今后育种的认识,规范标准布局,坚持持久的育种执行力,做好育种垂直管理过程,保证数字化管理,长期性、血缘的纯正、性能的优良、专业化品系是做好育种工作的必要条件,做好测定、选种、育种、留种,打造核心群是育出高性能优良种猪的重中之重。育种测定通过制定选配计划、种猪性能测定及遗传评估,使优良的基因得到积累和表现,从而达到种猪的产仔性能、外貌体征、生长速度等方面的优良性状得到积累和综合的目的。另外,通过对公猪血统的保存,可以有效减少引种数量和成本、规避引种风险。
育种测定流程
1.繁殖车间阶段
待产母猪转入产房后,及时称取仔猪出生重,并记录母猪所产总仔数、活仔数及健仔数;仔猪5日龄时统计该母猪所产5天活仔数,并结合产仔数及出生窝重来评定母猪产仔性能;仔猪21日龄时称取21日龄窝重;断奶时称取断奶个体重并计算断奶窝重。记录断奶时母猪带仔猪情况,并结合21日龄窝重对该母猪的泌乳性能进行评定。核心群全部称量,大群每窝挑出2公3母称量。
2.保育车间阶段
跟踪仔猪至保育车间,对断奶重较大的仔培猪予以特别关注;仔培猪70日龄时空腹称取70日龄个体重;保育期间,在观察过程中及时淘汰不适宜留种的猪只,例如,脐疝、肢蹄疾病、有遗传缺陷的;于保育转群时标记70日龄个体重较大(≥35kg)或者有明显优良外貌体征的猪只,以便于跟踪。
3.育成车间阶段
将保育车间中所标记猪只集中饲喂,便于跟踪观察。平时认真观察猪群变化及变动情况,并详细记录喂料重量。待猪群整体体重至85kg~115kg时,空腹进行称重及眼肌、背膘的测定和外貌评分;输入GBS,运用BLUP运算,算出其日增重、料肉比、父系指数、背膘厚、眼肌深度及繁殖指数等;结合数据及猪只生长情况,决定其是否留做种用,选育比例:公猪1%,母猪10%,将优良的种猪作为核心群的后备力量。
4.育种车间阶
段选定的后备猪转至种猪舍后,跟踪至第2胎生产,确定是否将其确定为核心群;及时统计育种车间配种、妊娠检查情况,及时将信息输入GBS中,发现不符合核心群条件的猪只及时修正;与育种车间经常沟通,了解种公猪使用情况,及时有针对性的选取确定血统的公猪后代;对于断奶空怀母猪,及时根据血缘关系、性状数据制定选配计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806.html